長庚婦產通訊--第15期
 
如何恢復產後泌尿生殖道的功能

梁景忠

   許多年以前,大部份的婦女對產後漏尿與產道脫垂視為「原該如此」,只要能吃、能睡、先生不抱怨,便視就醫為畏途,有些病況甚至拖上幾十年。會上婦產科的病患,常常是須要整天包著尿布以防弄溼衣褲,或是子宮頸常年潰爛疼痛,不然就是脫垂到無法解尿,所以治療的難度增高許多。隨著國內醫療水平的提升,社會大眾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愈加重視,那種延遲求醫的病患逐漸減少。

  五年前筆者針對100名子宮脫垂婦女的一項研究發現,脫垂症狀的出現到病患就醫的時間以三年內的76﹪最多;最短四個月,最長則有四十一年。可見新世紀的女姓不再視漏尿與脫垂為宿命,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才是首要。

產後解尿困難

  一般婦女正常的膀胱容量約350~450西西,有尿意的容量則在150~200西西,因此產後貯尿的定義通常是:經陰道分娩六小時內無法自動排尿,或者是剖腹產後導尿管拔去六小時內無法自動排尿者。發生率由2~18﹪不等,大約佔所有生產數的5﹪。

  造成產後尿解不出來的原因有:待產中給予止痛藥,或是接受無痛分娩、利用產械生產、剖腹產、產道與會陰部受傷、胎兒過重,以及產程過長等。治療時必須針對病因處理,比方產道裂傷時給予適度的止痛藥,儘早下床站立和走動,有隱密的廁所解尿,按摩膀胱所在的下腹部。如果初步的處置無效時,應該適時接受導尿管排尿,避免膀胱太漲而造成逼尿肌受損,甚至長期無法自行解尿。

  筆者在去年對114名產後貯尿的孕婦做分析顯示,人數佔同時間2866名產婦的4﹪,第一次導尿的量有741西西;需要多次導尿的只有1.5﹪,主要與初產婦、產械生產、會陰劣傷,以及無痛分娩有關。由於本院的產後護理有落實,再加上給予適時的導尿,平均住院天數與一般產婦相同。

會陰裂傷與陰道直腸?管

  骨盆太窄或是胎兒過大都是造成產道受傷的原因,如果肛門括約肌裂傷是屬於所謂的三度裂傷,一旦直腸也裂傷,則屬於四度裂傷。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下,那些比較嚴重裂傷的患者有時候會出現肛門陰道間的距離過短,以致於肛門附近的病菌很容易在如廁擦拭時散播到陰道與尿道口,很容易反覆出現陰道發炎與尿路感染。有時會陰部的傷口會形成瘢結,造成性交時的疼痛;另外還可能發生陰道直腸?管,大便或放屁時會由?管口排出,在急性期甚至需要接受人工肛門的處置。

  目前筆者採用柯曼(Corman)直腸陰道整型術來處理陰道肛門距離過短的病患,也就是將整形科常用的肌皮片(flap)技巧運用到陰道手術上,初步的結果是很令人滿意,長度可由一公分不到,拉長到三公分左右。碰到很接近肛門口,病灶又不大的?管可以一併解決;至於不是產科造成的高位又大的陰道直腸?管,則需轉介給直肛科醫師處理。

子宮膀胱直腸脫垂

  生產時有些孕婦因為胎兒過大、骨盆窄、產程遲緩,以及會陰嚴重裂傷,造成提肛肌撕裂傷,或是會陰神經受傷,都可能引起產後骨盆底功能受損,進而出現陰道子宮脫垂。其他造成陰道子宮脫垂的原因還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造成長期腹壓上升、停經後荷爾蒙缺乏、年老肌肉筋膜萎縮、從事粗重工作、許多神經疾病等。多數病患常是子宮、直腸、膀胱同時下垂,當然也是可以單一的脫出,治療前應該仔細評估以便一併解決,免得日後還得處理遺漏的病灶。

  此類病患的主要症狀有:下墜感、尿失禁、便祕、頻尿、解尿困難等。輕微的脫垂或陰道太鬆者可以利用骨盆底運動,或者是電刺激改善病況;一旦脫垂到陰道口外,就得安排手術矯正。年紀離停經還有很多年,甚至還想再生育者,可以選擇子宮懸吊術;年紀大為免後患者,則把子宮摘除,再加上膀胱直腸修補術,效果都可以達到85﹪以上。本院採用的方法大多經過腹腔鏡,或者是經由陰道進行,傷口小恢復快是目前治療趨勢。

尿失禁

  研究發現,67﹪的孕婦有不同程度的漏尿,生過孩子的婦女高過初產婦,出現的時間則是各個妊娠期都很平均。造成婦女會漏尿的原因可能是尿道膀胱後夾角喪失,或者是懷孕時的腹直肌筋膜張力降低,還可能是生產時支撐膀胱頸的組織被拉扯,使括約肌的機轉受到傷害而變為脆弱。

  懷孕期間出現的壓力性尿失禁與生產數多有很高的相關性,然而剖腹產的婦女並不全然避免,約7﹪的這類婦女在產後也可能發展為尿失禁。筆者三年前追蹤200名尿失禁的孕婦發現,80﹪在產後六個月會自然回復正常,一年以上仍會漏尿的人數約有8﹪。

  目前筆者都會建議尿失禁的孕婦在生產前勤做骨盆底運動,不但可以降低漏尿的次數,對產後回復到正常的時間也可以縮短。屬於產後輕中度尿失禁者可以選擇持續骨盆底運動,或者是電刺激治療,如此能夠恢復肌肉原有的功能。如果嚴重到需要手術矯正,目前本院最常使用的無張力性陰道懸帶術,不僅傷口小,而且成功率可以達90﹪以上,大多數病患在兩天以後就能出院,一般反應都相當滿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