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 | |
一、簡介 |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因為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SMN)發生基因突變,而使得脊髓的前角運動神經元出現漸進式的退化,造成肌肉逐漸軟弱無力、萎縮的一種遺傳性疾病。此疾病不會損害到患者的智力,發病年齡從出生到成年皆有可能。臨床上則因發病的快慢不同而將其分為I至III型,分別為嚴重型、中間型以及輕度型。第I型為嚴重型,又稱為沃尼克-霍夫曼症(Werdnig-Hoffman
disease),一般在六個月前發病,兩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第II型為中間型,一般在一歲半前發病,患者有些在孩童期就會死亡,大多可活至成年。第III型又稱為庫格勃-韋蘭德症(Kugelberg-Welander
disease ),屬於輕度型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其發病年齡從一歲半至成年皆有可能,大部分約在五至十五歲之間出現。有時因為確實的發病年齡不容易掌握,所以有些患者並無法明確歸類為那一型。 此疾病遺傳方式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若夫妻雙方皆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帶因者時,生育的下一代便有二分之一的機會是帶因者,四分之一的機會是正常人,四分之一的機會是
SMA 患者。此疾病帶因率為2%-3.5%
在國內則是僅次於海洋性貧血,屬於帶因率第二高的遺傳性疾病。新生兒發病率約為六千至一萬分之一。 由於帶因者本身並沒有任何臨床症狀,所以往往在生下第一位重症寶寶後,夫妻才驚覺自己帶有此疾病的遺傳基因。因此,如果夫妻能提前知道自己是SMA的帶因者,並且在懷孕時加做產前診斷,就比較有機會可以選擇優生保健相關的處置。因此帶因者的正確診斷,將有助於減少SMA患者的盛行率。
|
|
二、檢驗方法 | |
本實驗室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檢驗方法,主要是應用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的原理來檢驗SMN1 exon 7基因缺失的情形,以SMN1與SMN2的exon7的比例來判斷受檢者是SMA的帶因者,或是SMA的患者。 | |
三、檢驗限制 | |
約有5%特殊的基因型本檢驗方法無法檢驗,如:
1. 2套SMN1基因皆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而另一條染色體則沒有SMN1的基因。此SMA帶因者會呈現非帶因者的檢驗結果(偽陰性的檢驗結果) 2. 非SMN1 基因缺失,而是基因內的突變(intragenic mutation)所引起。 3. 父母帶因篩檢結果正常或一為帶因一為正常,但是胎兒卻出現新發生突變(de nova mutation)而成為SMA的患者。 |
|
Copyright © 2009 CGMH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L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