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後的身心適應
       .
林口長庚精神科  蕭美君 主治醫師            .
       .       .      .
        流產,除了影響女性本身最大外,對伴侶、家庭、醫療人員、甚至社會,均可能有不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除了生物醫學上的考量外,還牽涉宗教、道德心理、法律、及環境,甚或傳統民間的觀念,較為複雜。
       .
       流產其實仍須細分為:自發性、治療性、醫療性、及人工性流產。本文較偏重人工流產,及俗稱的墮胎,與女性身心健康間的關係。流產泛指的是:處理任何'不想要的懷孕',所以流產後的身心變化,包括處理這個'不想要的懷孕'的整個經驗與情緒。而母體除承受流產手術或藥物的醫療危險外,尚須承受種種心理的、環境的、及社會的壓力,很是辛苦。一般而言,流產方式有許多種:如子宮搔刮術、真空抽吸、及藥物引產等等。任何醫療處理仍須留意其可能之副作用,所以為了女性終生身心健康起見,一定要尋求信賴可靠的專業婦產科醫師處理。

       目前國外多數的研究指出:流產後的身心適應,若是出現在原來身心較健康的女性身上,多半除了短暫的壓力及負面情緒外,不至於會有長期的心理創傷;但若是原來即有身心疾病、支持系統不足、或同時存在多種壓力的女性,則屬高危險群,須密切注意流產後種種身心的變化。

      .
        先談談流產後,可能出現的較正面的情緒反應。常見的是:解脫與輕鬆,其次是在經歷失落悲傷,變得更加成熟堅強。有些女性能化危機為轉機,視流產為人生轉捩點,經歷此痛苦決定及歷程後,更能為未來人生負責。至於在流產後精神或情緒疾病發生率方面,研究較不清楚;但最佳的預測因子,仍是流產前的身心健康與否。

        短暫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有:悲傷、失落感、自我責備、罪惡感等等;這些正面及負面情緒都有可能交替或同時出現,只要是短暫的、不影響生活功能,一般都可以順利度過,這些情緒都是屬於正常的。即使是對墮胎的決定十分堅決、毫不猶疑的個案,都仍有可能出現一段失落哀傷的反應,例如:否認、憤怒、質疑、憂鬱情緒等等,若是症狀持續或負面情緒太嚴重,仍是早日求助精神科或身心內科專業人員為佳。

      ..
       在婦女身心門診,會見到因過去墮胎之事,耿耿於懷、責怪自己、罪惡感重,而害怕再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個案;也有因此焦慮憂鬱,甚至夜晚彷彿會一直聽見嬰兒哭聲,而無法安眠的個案;也有將性視為空虛自我與異性建立關係的工具,而反覆墮胎數次的個案,即使外表看來蠻不在乎,但在內心深處,仍是被每次墮胎後的痛苦纏繞,也為身體健康變差而焦慮起來。

        部分個案則是因懷孕初期,被告知有畸胎可能,或因母體疾病,必須治療服藥,或是胎死腹中,而必須終止懷孕。不僅原先做母親的期待落空,身體又承受巨大變化,甚至可能自我責怪:是不是自己基因不好、或健康太差,而犧牲了小生命,因而出現急性壓力的憂鬱或焦慮症狀,這些個案最是辛苦;不過在旁人支持、藥物治療、配合會談之下,大部分可以重拾原來的自己。 

   .
        此篇文章希望藉由提供相關資訊及諮詢,呼籲更多女性朋友能更愛惜自己,更重視自己的長期身心健康。有研究指出:若是增加女性的醫學及性知識,並加強自我肯定及自我了解,對所謂'不想要的懷孕',是會減少的。站在婦女身心健康的角度,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
         原載  90 年2 月27 日聯合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