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無懼 但一樣需要協助
           .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 張學岭醫師 1999.9
           .
       電視畫面上的就難人員,疲憊得坐在路邊,熬夜的倦容明顯得爬滿烏黑的臉。有人三十六小時未睡,有人十多小時未進餐。

        在重大災害中,勇敢的軍人、消防員、警察、志工及所有的救援人員出生入死,在廢墟中與時間奮鬥。醫護人員在醫院、救護站一樣是不眠不休地搶救傷者。

        這群勇敢的人,他們一樣可能是災難的受害人,一樣面對地震後的種種困境,其實他們也需要協助。

  • 在災難地點,讓救援人員有機會「講話」,每個人都可以講一下「心得」。有的人會覺得無助:死傷太多,而力量太小;有些人會自責,覺得自己沒有更盡力。有些人會掛心家人的狀況,卻又身不由己,必須工作。這些焦急的情緒,其實急需「抒解」,讓他們可以「說出來」,喘一口氣。
  • 生理的疲憊會帶來煩躁,壓力承受度更差,做決定時猶疑不決等,影響到工作效率,使就難人員挫折感更重,更無自信。是以,調配人手上,要盡量排出休息空間。
  • 對未來的恐懼,是救難人員與受災人員一樣深切感受的,尤其在餘震中,救難人員一樣害怕,卻又面臨救人的壓力,背負「沒有盡責盡力」的責難。同樣是血肉身軀,受害家屬的心焦,加深了他們對救難人員的期盼。救難人員卻必須去承受這份過重的期盼。
  • 整個事件過後,救難人員的自責、憂鬱情形,甚至是自殺機率,都比一般人高。足見這樣的災難,對每一個人都是冷酷的打擊。
     救難人員勇敢盡責,他們需要更多的掌聲、鼓勵以及支持….。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