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去工作了!』 
        .
 職能治療師 陳湘玉 
           .
 
    二十出頭的小夏(化名)已經在日間復健中心持續復健三年有餘。

    初期具有嚴重的社交退縮、人際互動障礙、缺乏主動性、組織能力欠佳等問題。因此,安排小夏?與院內庇護性洗衣工作坊,以增加人際互動並學習社交技巧,一步一腳印執行復健計畫,直到可以擔任庇護商店的實習店長以增加組織能力、培養責任感與主動性,並從中促進工作態度的養成(如,守時、合作等)。

      .
    
 三年過去了,雖仍有一些社交技巧的不成熟與能力上的限制,但小夏已從當初的小男生逐漸成為認真、具有責任感並可適時結交好朋友的大男孩。

    日前經由就業服務員之媒合,找到一個不需與太多陌生人互動且工作內容重複性質高的就業機會,對於應變、學習能力、人際互動技巧仍顯不足的小夏是很適合的,且每月有一萬多元的收入,讓小夏從消費者轉變成為生產者。
 
 於是,復健中心團隊著手處理一些目前更需要配合工作者角色的問題,如:1.因藥物副作用造成白天昏昏欲睡而影響工作表現,醫師則將服藥時間調整為晚上回家後。2.小夏先以工讀生身份學習此工作內容,並適應其環境及工作要求。在此期間,認真負責的小夏逐漸配合計畫學習,直到可以獨立完成工作。 

      .
 
    一段時間後,小夏開始出現了漏藥的問題。問題的來源是,小夏的媽媽對於持續服藥的重要性不甚確定,偶而出現不在意小夏是否有服藥,這樣的漏?行為造成小夏工作中表現失當也令小夏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需要持續吃藥。另外,小夏有時會因為家裡臨時需要幫忙,而突然未至工作場所,且未主動請假。

    在準備出院並報到成為正式員工的同時,我們邀請媽媽前來參觀小夏的工作場所,並針對出院計畫做討論。 媽媽笑容滿面的前來辦理出院,開心孩子終於可以出院準備工作。

   『他什麼時候可以不用吃藥?難道要吃一輩子的藥?』話題一轉,媽媽紅著眼眶問。
  
   『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吃藥可以讓小夏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下,減少症狀的起伏,才可以有更佳的復健效果........』治療師回答。  

      .
     
        媽媽不是第一次對藥物感到懷疑,也接受過多次藥物衛教。但仍會有”不規則服藥”的情形,因而造成症狀不穩定並影響復健效果。經由衛教和討論,媽媽表示可以了解藥物的重要性。

        但對於我們口中認真負責的小夏,似乎不以為然:
    『他都聽你們的話啦...假日我叫他拖個地...說好久...不提醒他他就不做..』,

        在專業人員眼中,注意力和主動性仍稍不足的小夏,在媽媽眼中是不乖、不聽話的行為。接著,我們請媽媽看看工作中的小夏,並解釋工作者角色的重要,工作中的出席、請假都應按照工作場所的要求,家人應和小夏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工作者。

      .
    
    小夏出院了,我們提醒媽媽,小夏年輕時就發病,一步步復健到目前成績得來不易。

    出院後,家人和小夏都更應負擔起對自我照顧、自我監控藥物和工作行為的責任。媽媽一直期待著小夏出院的那天,但從未顧慮他的孩子可以復健到什麼程度,他的孩子出院工作了,責任更為加重而並非解除。

      .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