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者復健之路
        .
精神科  蔡幸珍 職能治療師 
           .
 

      當精神障礙者在情緒症狀穩定後,在回歸家庭、社會中,仍舊常出現社會適應問題,因而影響個案病情的穩定度與回歸社會之困難,精神科職能復健功能即扮演協助個案回歸社會的調適與訓練角色。
 

      .
 
    
一、 精神障礙者常見問題及困難

        雖說目前國內已開辦多樣性、完整性的復健治療模式與方案,但仍舊有個案因多樣因素,造成無法參與享受這樣的復健治療資源,亦造成病情的惡化與退化,進而影響自己、家人與社會的負擔。

常見問題及困難:
 

  • 缺乏病識感:對自我病情的了解與接受度。
  • 症狀干擾:如幻聽;幻覺。
  • 缺乏現實感:對自我能力,客觀環境。
  • 缺乏動機。
  • 生活鬆散,缺乏生活目標與重心。
  • 人際互動技巧不足。
  • 工作能力不足。
  • 自信不足。
  • 缺乏家庭支持。
  • 社會大眾對精神障礙者的偏差態度。
      .
 

      
二、 何謂精神障礙者職能復健?

       透過各種有意義活動及各種活動的特性,恢復及強化個人學習能力,進而增進身心功能、培養適應技巧、激發潛能並且維護健康。使個案在自我照顧(self-care)、休閒嗜好(play/leisure)、工作能力(work)上能獨立並具生產力及生存價值。因此職能治療目的是幫助個案:
 

1. 認清並滿足個人需要。

2. 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表達情感。

3. 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教導病患正確發洩其攻擊性及破壞性的衝動。

4. 建立自我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5. 培養與家人和朋友的社交能力。 

6. 學習獨立生活所需的各種技巧。 

7. 培養休閒嗜好,學習調適緊張生活之能力。 

8. 培養合宜之工作態度及生活能力。 

      .
 

      
三、 現有職能復健治療模式

1.職能評鑑 

       職能評估目的在於鑑定功能障礙以了解患者目前之狀況;利用會談問卷填寫(包括日常生活功能評估測驗,興趣及專長調查表,完成句子測驗)及功能性之評估測驗(注意力測驗,手功能測驗,空間概念測驗等)以了解個案病情、興趣專長、人際關係、工作習性,及工作態度與能力。

2.職能治療

        復健的目的,在幫助病患重建社會可接受之行為,以適應社會生活進而重返社會。因此復建醫療是現代化精神醫療與保健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它包含:職能治療、康樂治療、活動治療、職能評鑑及就業諮詢等。其特點在於透過有意義,適合個人能力及興趣的活動以達成治療效果,幫助患者重建社會可接受行為,提高病友的適應能力從而成功的重返社會。

治療目標可分成三類:
 

  • 治療性:在恢復病前的職能行為,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會行為方面建立技巧和恢復功能。
  • 維持性:利用活動的安排,治療環境設計,提供患者機會來滿足其運動、休閒、自我照顧及日常生活活動等方面之需求,避免因沒有接觸而退化。
  • 復健性:幫助患者去適應或改變個人生理、社會及情緒狀態,使能與環境配合病適應良好。
職能治療類型:
 
    • 園藝活動:藉由盆栽的栽培種植,轉移宣洩情緒壓力;藉由植物的成長,肯定自我及對生命的認識;藉由挖土、換土中訓練工作耐力。
    • 社交技巧訓練:學習適當的口語表達、人際溝通技巧,以促進和諧事的人際關係。
    • 手功能訓練:藉由手工藝品的製作,改善個案因疾病而導致手部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退化之情形。  


3.日間復健中心

        個案在情緒症狀穩定,再返回家庭社會之前的一個中途站,由醫護團隊提供個案一個支持性與整體性的心理社會復健治療環境。

在訓練治療過程中,提供更獨立技巧性的職能訓練如:
 

  • 烘培坊:透過蛋糕、餅乾、點心製作,培養工作態度及耐力,訓練基本手部靈巧度。
  • 實習商店:訓練販售技巧,訓練培養適當的人際互動技巧。
  • 戶外教學活動:透過機構參訪與旅遊活動,提供適當的休閒活動與與學
  • 習運用大眾交通系統並幫助走入人群與社會。


4.社區復健中心

        顧名思義,個案能力已能離開醫療體系,進入社區及社會的適應訓練。目前政府及法人團體已開設多家工作坊,如:康復之友協會開設的實習商店、庇護性工作坊。

5.職業復健

        個案具工作動機與需求能力,透過專業人員提供評估、就業諮詢與就業輔導協助回歸職場。內容涵括:
 

  • 庇護性就業:透過工作人員協助輔導就業,且在機構的保護下就業。
  • 支持性就業:藉由工作人員協助輔導進入一般職場就業,在職場適應與工作中,仍持續接受工作人員的協助輔導,直至可在職場獨立工作。
  • 一般性就業:接受就業諮詢或轉介服務,但可獨立在職場就業。
      .
 

      
四、 如何參加職能復健醫師轉介。
 

  • 職能治療或相關人員轉介。
  • 家屬或個案主動主動向相關人員提出。

五、 影響精神障礙者職能復健之因素 
 
 

  • 家人及病患缺乏復建治療的資訊與概念。
  • 病患仍缺乏現實感。
  • 缺乏職能復健動機。
  • 人際互動技巧不足。
  • 工作能力不足。
  • 自信不足。
  • 缺乏家庭支持。
  • 缺乏經濟支持。
  • 交通因素:如距離復健機構太遠,大眾交通系統不便捷。 
      .
 
      從以上精神障礙者的復健模式介紹中,可了解目前的復健模式已趨完整,只要個案及家屬具復健治療的概念,透過職能治療人員的復健訓練,將可順利重返家庭與職場中。
      .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