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之行為與心理症狀
精神科 李淑花醫師         
老年族群的成長是世界趨勢,失智症患者的盛行率也隨著老年族群的成長而增加。
    
根據研究失智症患者中70%以上合併行為與心理症狀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這種並存的現象常導致病患、病患家屬、照顧者與醫護人員極大的壓力,加重經濟負擔、過度失能及惡化失智症狀的病程等;因此愈來愈多的家屬,臨床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員,政府機構關心失智症合併精神疾患問題的嚴重性,也激發了治療模式的蓬勃發展。
           .
        失智症的主要症狀是記憶認知功能受損,然而大家也意識到必需同時治療其合併精神疾患的重要性。早在1957年阿茲海默就曾描述過這種現象,當時常見的症狀是被害妄想與視幻覺,就目前研究結果顯示BPSD 的症狀表現是多樣性的。

       干擾性的行為如重複性無目的的動作;重複開關門窗、遊走、穿脫衣服、一再問同一個問題、藏東西、激動暴力的行為、謾罵、摔物品、打人等。

         情緒障礙方面憂鬱症的盛行率約50%,但是有時憂鬱症狀與失智症狀不容易鑑別,因此會被忽視而延遲治療;也造成不可逆性的失能或死亡。

        其他情緒障礙方面有焦慮不安、表情呆僵,哭泣、災難性情緒反應等。

        精神病症狀包含視幻覺、聽幻覺、嗅幻覺、體幻覺;妄想方面有被害妄想、被偷妄想、忌妒妄想、虛無妄想等。

        在生理週期症狀改變方面有不適切的性行為,睡眠週期混亂,白天時間經常打瞌睡或是意識昏沉,夜間睡眠片片斷斷,更嚴重時可能合併幻覺、妄想的症狀,整夜焦躁不安令照顧者十分頭痛。    
 

           .
 以目前病因學與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趨向BPSD的病因是多重因子造成的,含括著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同時 BPSD是失智症症狀的一部分;因此在評估治療方面時必需同時考慮生理心理社會狀態所造成的影響,才能有效的治療、緩解病情的惡化並且提供照顧者的支持。
綜合近五年來的研究報告一致同意未經妥善治療的BPSD 除了會加速惡化失智症的病程外,會增加病患與照顧者的痛苦與挫折,甚至造成家人關係緊張不睦等,所以整合神經內科與精神科專業人員共同來治療記憶障礙合併精神疾患是非常重要的。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