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視焦慮疾患
 
  (原載常春月刊 2005年4月"醫心有方"專欄 )
劉嘉逸 2005

    .
焦慮疾患造成的個案失能及社會成本耗損,不亞於憂鬱症
   .
       近年來,由於專業同仁、公益團體與媒體的努力,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症已有了較正確的認識,醫療人員對於憂鬱症的警覺性也敏銳許多。

        精神醫學會及憂鬱症防治協會推動的「憂鬱症共同防治網」中更納入基層醫療醫師,擔任憂鬱症診治的第一線尖兵。

        相較於憂鬱症的廣受重視,「焦慮疾患」似乎被忽略了。

   .    .
        其實焦慮疾患比憂鬱症還常見,其社區盛行率可達15-20%,也就是說,每五到七人就可能有一人罹患焦慮疾患。

        焦慮疾患是一群以焦慮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包括

(1)持續而過度緊張的「泛焦慮症」,

(2)以陣發性嚴重焦慮發作為特徵的「恐慌症」,

(3)受重覆性思考或動作困擾的「強迫症」,

(4)害怕公眾活動的「社交畏懼症」,

(5)害怕特殊情境的「特定畏懼症」,以及

重大災難後產生之(6)「急性壓力症」及(7)「創傷後壓力症」等等。

   .    .
       一般人常把焦慮疾患歸因於「心理壓力」。這是錯誤的,焦慮疾患與憂鬱症一樣,是「生病」,不是單純的心因性反應。壓力通常只是促發,或是加重因子而已。

       焦慮疾患對個案生活功能的影響,雖不如憂鬱症嚴重,但因罹病比率較高,在社會成本之耗費上,更甚於憂鬱症。

        1998年美國加州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所有精神疾病的直接醫療花費及間接社會損失(如因病無法工作)中,比例最高的是焦慮疾患,佔了31.5%,遠高於精神分裂症的21.9%,以及情感疾患(憂鬱症加躁鬱症)的20.5% 。

        康乃爾大學的另一個研究也發現,罹患焦慮疾患的個案,易過度使用醫療資源,而恐慌症、強迫症、社交畏懼症更常令個案長期失業,對功能的影響程度,不亞於憂鬱症。

    .    .

        美國的研究指出,憂鬱症在基層醫療受到較多的關注,而很多焦慮疾患未被正確診斷及治療。國內中研院生醫所與馬偕精神科的研究也分別發現:家庭醫學科門診及基層診所的初診病患中,15%左右罹患某一類型焦慮疾患,比憂鬱症的7-12%來得高。而這些焦慮疾患個案,多未受到適當的診治。

        澳洲政府的基層醫療精神衛生推展策略中,「焦慮疾患」與「憂鬱疾患」是綁在一起的。當我們努力推動「憂鬱症防治」時,似乎不應忘了同樣重要的「焦慮疾患」。
 

   .    .     .
文章刊載: 2005/04                            .                         .                          .
上載日期: 2005/04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