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惜生命—拒絕自殺
 
 
張家銘 醫師 

    .
    最近的報章媒體上常看到有人自殺,自殺問題在台灣嚴重嗎?為什麼這些人會想不開呢?自殺與憂鬱症有何關聯呢?誰是自殺的高危險群?什麼是自殺可能的徵兆?對於有自殺傾向的人,周遭的人可以怎樣幫忙他? 
   .    .
自殺率在台灣增加需要重視

    這幾年自殺率在台灣確實有增加,但並未如有些媒體所成的自殺潮的表現。

    首先,自殺自民國86年起進入國人的十大死因,以民國92年為例,自殺在男性與女性皆是第九大死因,當年台灣的自殺死亡率是每十萬人14.16人,一年台灣有3195人死於自殺。這幾年自殺率的上升,是政府單位非常重視的事。

    以性別來看,自殺死亡者男性反而比女性多,男性是女性的近兩倍。女性較易有自殺企圖,但方法手段較不激烈,男性一旦有自殺企圖,則常常難以挽回。又以年齡來看,年紀越大者越容易自殺,大於65歲以上為自殺率最高的族群,需要重視。其次為15-19歲年輕人,其增加的幅度是其他年齡層增加的兩倍,更不可掉以輕心。
 

   .    .
人為何會想不開 
 自殺常是多因的,並不易以單一的理由來解釋。但一個人是不會無緣無故想不開的。除了少部分的自殺是為了成就大我(如自殺攻擊)以外,可能的心理動機,包括想解脫痛苦、失去希望、攻擊情緒的對內發洩、處罰自己或報復(抗議)、久病厭世、避免成為他人負擔…等等。
 當遇到事情不如意時,很多人可能有過短暫的自殺念頭,覺得不如死掉算了。當這樣的念頭十分強烈時,有些人甚至可能會有自殺計劃、自殺企圖。

自殺問題與憂鬱症有很大的相關
 根據中研院鄭泰安教授的研究,自殺死亡者生前有符合精神疾病診斷者達97%,達到憂鬱症標準的有87%。憂鬱症患者有2/3有自殺念頭,最後有15%的憂鬱症患者是死於自殺。
 憂鬱症代表憂鬱的情緒已經足夠的嚴重、足夠的久,這些症狀包括:
l 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l 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l 體重下降(或增加) ; 食慾下降 (或增加)
l 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l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
l 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l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l 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l 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自殺與憂鬱症有很大的相關,而憂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讓憂鬱症能得到及早治療、完整治療,可以降低自殺的發生。
 

自殺者生前多有徵兆不要忽視
 有45%的自殺死亡者在生前都曾經透漏過自殺訊息,有一半的自殺死亡者在生前一個月都曾經就醫過,但看其他科醫師者多於看精神科醫師。 

誰是可能自殺的高危險群
 男性的危險性高於女性,青春期及中老年期人需要特別重視、無業者、鰥寡孤獨廢疾者、過去有過自殺紀錄者、家族有自殺史者、最近有嚴重的壓力事件、身體有嚴重或慢性的生理疾病、合併精神疾病如憂鬱症或物質濫用,社會支持系統差者。
 青少年高危險群包括:低成就感、挫折忍受力差、完美主義者、衝動控制力差、敏感自卑、社交及問題解決能力差、家族精神疾病史…者。若出現成績退步、常請假、社交畏縮、家庭重大事件、情緒與衝動起伏大、有自殺痕跡、言語及文字透漏訊息都不應輕忽。老年人高危險群包括:年紀愈大者、獨居喪偶、慢性疾病、障礙失能、憂鬱、社交孤離、合併痴呆或妄想、經濟衛生營養差者。

自殺的迷思
 常見對自殺的迷思包括:
l 談論自殺的人,不會真正去做 (錯)
l 自殺的人,一心求死(錯)
l 只要看開人生光明面就會好一些(錯)
l 自殺只是想得到別人注意(錯)
l 當情緒變好時,危機就解除了(錯)
l 談論自殺會使人產生自殺念頭(錯)

針對有自殺危險者,親友能作什麼?
 當家人、朋友有自殺的危險,親友能夠作什麼呢?以下有許多事是你能夠作的:
l 辨識:了解自殺可能的徵兆,了解何謂憂鬱症,不要明明已經有徵兆卻忽略了潛在的危險性。
l 傾聽與關懷:陪伴支持,傾聽了解,同理其需求感覺,情緒抒解。
l 送醫:考慮送醫治療的必要,畢竟憂鬱症是藥物治療效果相當的。

推薦網站
l 董氏基金會 www.jtf.org.tw
l 憂鬱症防治協會 www.daat.org.tw
l 精神健康基金會 www.mhf.org.tw
l 心靈園地 www.psychpark.org.tw

推薦書籍
l 當所愛的人有憂鬱症 (張老師文化)
l 憂鬱心靈地圖 (張老師文化)
l 憂鬱症自我療癒手冊 (遠流)
l 戰勝憂鬱症 (遠流)
l 走出藍色幽谷-告別憂鬱症 (天下)
l 心靈捕手 (新手父母出版)。

   .    .
為何一個人會得憂鬱症?

    科學家研究憂鬱症的成因,發現它是一個多重因素所導致的一種疾病。可能的因素包括:(1)生物學因素:腦內生物傳導、內分泌、大腦構造...;(2)基因遺傳因素: 高家族疾病史(3)心理社會因素:生活壓力、病前人格、早期失親、失落、無價值、學習來的無助感、錯誤認知...。

    有時憂鬱症跟許多重大的創傷、壓力、失落有關,因為這些嚴重的打擊而憂鬱。有時也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就莫名的憂鬱起來。有些婦女在產後有憂鬱症的發生。有長期重大慢性疾病的,得憂鬱症機率都高。

 

得了憂鬱症會怎麼樣?
      
    憂鬱症有時像感冒一樣,不經治療,時間久了也會好,可是又會重新再得到。但是憂鬱症比感冒嚴重的多了。基本上平均一個憂鬱期約在6-13個月,若是不治療患者在這段時期會非常難過,快樂不起來,難以維持正常功能,甚至想不開。經過妥善的治療,憂鬱症狀改善、生活又恢復了光彩。50%的患者一生僅有一次的憂鬱症發作,其餘50%會有第二次(或兩次以上)憂鬱症的發作。

    憂鬱症最擔心的就是自殺的問題。根據鄭泰安教授的研究,自殺死亡者有97%在生前有精神疾病,87%達到重度憂鬱症的標準。有三分之二的憂鬱症患者曾想到自殺,有15%的憂鬱症患者死於自殺。自殺已經進入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而且逐年上升,2003年全台灣有3053人死於自殺。其中有不少是青春期的學生,若是事先得到充足完整的醫療,可以降低不少的遺憾。

   .
得到憂鬱症該怎麼治療?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心理治療,主要是支持性、認知改變為取向的心理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支持憂鬱患者的自我強度,給予鼓勵、肯定、說明、傾聽、同理與再保證。認知心理治療,則在於教導患者辨識並改變不合理的錯誤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部分,這幾年有很大的進步。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可以改善大腦血清素、或是正腎上腺素的調節分泌,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樂復得(Zoloft)、速悅(Efexor)、歐蕾思(Aurorix)、美思鬱(Mesyrel)….等等,副作用很少,效果在1-2週心情就開始改善,3-4週情緒就幾乎回到水平。

    輕度憂鬱可以調整壓力、自我調適,中、重度以上的憂鬱症則建議先以藥物治療為主,搭配非藥物的支持性心理治療,效果最佳。過早放棄治療、治療不完全,常是憂鬱症容易復發的原因。

 有問題歡迎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

   ..     .
                            .                         .                          .
上載日期: 2006/08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