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家銘 醫師 2004 |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為何憂鬱症需要重視?有時看到一些報章雜誌報導某些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某些人因為憂鬱症而自殺。什麼是憂鬱症?如何知道自己得了憂鬱症?該怎樣治療?身為憂鬱症的家人或朋友,能夠作些什麼? |
憂鬱症是很重要、很普遍、卻被低估的精神疾病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憂鬱症會造成一個人無法工作,同時造成家庭社會嚴重的負擔。憂鬱症常常早發而持續,甚至有些會復發,有15%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會死於自殺,這些都造成了家庭社會的損失與遺憾。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得到憂鬱症的點盛行率是3%,若由2002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訪問全台兩萬多名樣本所作的調查,結果發現15歲以上民眾8.9%有中度以上憂鬱,5.2%有重度憂鬱;65歲以上8.4%達重度憂鬱,其次15-17歲6.8%達重度憂鬱,估計憂鬱人口逾百萬。其中女性10.9%,是男性6.9%的1.8倍。但是憂鬱症就診率偏低,只有2.3%。
憂鬱症是一個青春期就會發生的疾病,女性約是男性的兩倍。根據董氏基金會2002年在大台北針對國中、高中職學生所作的調查,發現憂鬱程度高需專業協助者佔21.8%,課業表現越差者憂鬱程度越高,大學生也有會有憂鬱症的可能。老年人由於年紀大、失落多,合併多重慢性疾病的比例高,獨居、社會支持系統不佳者,憂鬱比例更高,需要重視。 |
什麼是憂鬱症?
依照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DSM-IV)共有九個症狀,至少四個症狀以上,持續超過兩週,大部分的時間皆是如此,就要小心可能是得了憂鬱症。這些症狀包括: • 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
為何一個人會得憂鬱症?
科學家研究憂鬱症的成因,發現它是一個多重因素所導致的一種疾病。可能的因素包括:(1)生物學因素:腦內生物傳導、內分泌、大腦構造...;(2)基因遺傳因素: 高家族疾病史(3)心理社會因素:生活壓力、病前人格、早期失親、失落、無價值、學習來的無助感、錯誤認知...。 有時憂鬱症跟許多重大的創傷、壓力、失落有關,因為這些嚴重的打擊而憂鬱。有時也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就莫名的憂鬱起來。有些婦女在產後有憂鬱症的發生。有長期重大慢性疾病的,得憂鬱症機率都高。
得了憂鬱症會怎麼樣?
憂鬱症最擔心的就是自殺的問題。根據鄭泰安教授的研究,自殺死亡者有97%在生前有精神疾病,87%達到重度憂鬱症的標準。有三分之二的憂鬱症患者曾想到自殺,有15%的憂鬱症患者死於自殺。自殺已經進入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而且逐年上升,2003年全台灣有3053人死於自殺。其中有不少是青春期的學生,若是事先得到充足完整的醫療,可以降低不少的遺憾。 |
得到憂鬱症該怎麼治療?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心理治療,主要是支持性、認知改變為取向的心理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支持憂鬱患者的自我強度,給予鼓勵、肯定、說明、傾聽、同理與再保證。認知心理治療,則在於教導患者辨識並改變不合理的錯誤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部分,這幾年有很大的進步。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可以改善大腦血清素、或是正腎上腺素的調節分泌,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樂復得(Zoloft)、速悅(Efexor)、歐蕾思(Aurorix)、美思鬱(Mesyrel)….等等,副作用很少,效果在1-2週心情就開始改善,3-4週情緒就幾乎回到水平。 輕度憂鬱可以調整壓力、自我調適,中、重度以上的憂鬱症則建議先以藥物治療為主,搭配非藥物的支持性心理治療,效果最佳。過早放棄治療、治療不完全,常是憂鬱症容易復發的原因。 有問題歡迎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 |
. | . | . | |
上載日期: 2006/08 |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