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緻的精神科
 
  (原載常春月刊2004年4月"醫心有方"專欄 )
劉嘉逸 2004

    .
精神科不可怕,社會烙印跟污名化才可怕
   .
    最近兩位擔任大型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的朋友A君B君遭遇一些困境。

    A君的困擾是院方認為「精神科」這個名字「不好」,要他們改名「身心科」。

    B君煩惱的則是醫院行政人員覺得「精神科」很可怕,要把精神科門診從醫院門診區遷到偏僻的角落,還一直找他研究病患之「安全動線」。 

   .    .
    早年國人忌誨「精神病」這個名詞,很多小型醫院因此將精神科改名「身心科」。這樣並不是很恰當,「身心醫學(或譯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 」是精神醫學的一個分支,就像「心臟科」是「內科」的次分科一樣。如果我們說:「內科這詞兒不好,請改名心臟科。」合理嗎?

    其實科名好不好,不在字詞本身,在社會烙印,在偏見。只要社會對這個科有偏見,不管改什麼名稱,一樣被污名化。

    近年來由於公益團體、健康雜誌的推廣,大眾醫藥衛生知識增長,精神科的社會烙印已大大地減低。從大老闆總經理到鄉下歐巴桑,都知道失眠、憂鬱、或恐慌要來看精神科,一點都不覺得羞恥。反倒是醫院自己將精神科污名化,真令人不解。 

   .    .
    至於B君的醫院想法更離奇,患者來醫院是不是要走門廊?要坐電梯?要掛號?要領藥?除非把他們像SARS患者一樣完全隔離,精神科門診遷到多偏僻都是自欺欺人。

    精神科個案危險嗎?我們醫院精神科每天上下午各三個門診,兩三百名個案,從掛號到候診到批價到領藥,跟別科病患一樣,行走於全院,從未有所謂「吵鬧滋事」的現象,因為門診個案七成以上是焦慮憂鬱失眠等輕型精神疾患,嚴重精神疾病也因接受規律治療,病況都很穩定,不穩定的不是送去急診就是住院了。

    同樣又是醫院自己人對精神科的誤解。

   .    .
    精神科患者只是罹患疾病的個體,和內外科患者同樣不幸,同樣需要醫療照護及關懷,不應受到誤解與歧視。「精神科」是服務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科別,沒有任何不雅的意涵。

    作為一個精神科醫師,我努力照顧病患,努力研究教學,跟每一位精神醫療同仁一樣,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尊嚴。

    「精神科」三個字一點都不礙眼,精神科這個實體,一點都不可怕,她跟其他醫療學科一樣重要,一樣優雅精緻。
 

   .    .
文章刊載: 2004/04                             .                         .                          .
上載日期: 2004/06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