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耳鼻喉部首頁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全球資訊網/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未命名 1
未命名 1

衛教專欄

未命名 1


回耳鼻喉部首頁 > 衛教專欄 >
Health Column

內視鏡鼻竇手術的新科技及尖端新療法-2018年6月份長庚醫訊

發布日期:2018-06-11

PDF電子檔intr/intr2/c3350/new/upfile/201861117843.pdf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術治療已從傳統的掀唇鼻竇開窗進展到微創內視鏡鼻竇手術。但因鼻竇周邊的重要構造如顱底、眼窩及大動脈往往造成手術醫師的壓力及病灶的殘留。所幸近年來的術中導航科技改善了此問題;而不斷進展的微創器械、複合醫材和分子生物科技,在未來或許能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行資料分析,提供病人客製化之精準治療。本文將逐一敘述其新進展。

立體影像及實境技術
手術的影像從2D進展到3D立體影像,解決傳統平面影像缺乏景深的缺點。另外,除了電腦導航系統幫助手術醫師辨識解剖構造,新發展的擴增實境,利用最新電腦技術,可將手術的目標部位(如腫瘤)和重要構造(如顱底、神經、血管)的立體影像,同時顯示在醫師的頭戴式顯示器,對於病灶的完全清除及避免併發症有莫大的助益。

鼻竇口氣球擴張術
鼻竇炎手術目的在重新建立鼻竇的通氣及引流管道。部分病人如兒童患者,可以在不需移除及切割組織下,使用鼻竇口氣球擴張術達到相同目的。利用導管穿入阻塞的鼻竇口,使用氣球充氣的壓力打開鼻竇口。其具有創傷小、無須住院、可局部麻醉、流血量極微等特點。本院即將引進此項技術以服務病人。

鼻竇藥物釋放型支架
鼻竇炎及息肉的術後復發一直是個重大難題,長期的口服抗發炎藥物如類固醇使用也因副作用而侷限,近年發展之鼻竇腔體藥物釋放型支架,提供了新的治療選項;此支架可以在鼻竇區緩慢持續釋放抗發炎藥物,其設計之張力也可減少沾粘機會,對於易復發患者提供良好的控制效果。

新型藥物
難治型鼻竇炎的成因之一為反覆的感染,這些造成感染的微生物常對傳統藥物有抗藥性,且易形成生物膜(biofilm),可以形容為病菌穿了盔甲使得傳統藥物效果不彰。新型藥物除了更針對抗藥性的病菌,也發展出各種方法突破病菌生物膜的保護,如Manuka蜂蜜盥洗、局部抗生素噴劑以及噬菌體局部使用,新發展的藥物加強了未來對抗病菌的武器。

精準醫學
日益精進的分子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分析,科學家已逐漸撥開鼻竇炎致病原因的神秘面紗。將來鼻竇炎的分類,可能依據生物標記分成數十類,只要少許的血液或鼻涕,即能為病人做更精確的診斷分類,並提供客製化的精準治療(如圖)。

新型生物製劑
反覆發作的鼻竇炎及鼻息肉是目前治療上的難題,新開發的生物製劑,可針對上下呼吸道的發炎因子作阻斷,以達到斷除發炎源頭之目的,減少鼻竇炎及鼻息肉復發、減低嚴重型氣喘發作之機率。

機器手臂顱底手術
機器手臂已成功運用在多項手術中,它具有穩定性佳,可遠端操控等的好處,特別是在鼻竇顱底解剖構造如此複雜的地方,穩定性是它不可多得的優點,在世界各地正如火如荼的發展研究當中。我們有極豐富的鼻顱底手術經驗,但目前機器手臂仍因體積問題尚無法微創施行鼻顱底手術,期望未來有更好的發明,讓病人能有更多的治療選擇。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精準醫療、影像及機器人技術逐漸進步下,鼻竇炎的診斷及治療已有驚人的進展,本院鼻科醫師團隊秉持創新理念,將持續致力提供病人最新有效的治療。


回列表  │  上一篇 鼻竇炎的成因與治   │  下一篇 鼻竇炎的微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