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遭霰彈槍波及釀鉛中毒 罕見案例登國際期刊

2021 / 12 / 15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5日電)
男子遭霰彈槍波及釀鉛中毒 罕見案例登國際期刊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顏宗海


  一名20多歲男子近年遭霰彈槍波及,雖救回一命卻因體內殘留彈殼導致鉛中毒,是國內罕見案例,林口長庚團隊投稿獲刊英國期刊「醫學季刊」,呼籲各國注意子彈的鉛中毒危機。收治個案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這名20多歲年輕人近年在路上意外遭霰彈槍的流彈波及,左胸、左臂、脖子滿是密密麻麻的傷口,緊急送醫救回一命。
  顏醫師與鄭教授所共同研發的快速診斷試片,針對國人常見的農藥中毒:有機磷/氨基甲酸鹽和巴拉刈。檢驗方法十分簡單,只要將病人的血液滴於試片上,從試片的變色與否及顏色深淺,就能判斷出是否為這兩大類農藥中毒,並推估其血液中的濃度,結果可於數分鐘內知曉,因此可協助臨床醫師快速診斷中毒病人,並決定特定的治療方式。顏醫師與鄭教授表示,有機磷/氨基甲酸鹽及巴拉刈農藥中毒的快篩試片研究結果已分別發表在201511「Talanta」20166「Biomicrofluidics」這兩本國際期刊上,未來將繼續開發其他種農藥的快篩試片。
  顏宗海指出,這名患者到林口長庚就醫,希望取出體內彈殼,但經X光檢查發現,患者體內的彈殼數量實在太多,逐一取出恐對傷患造成二度傷害,隨後經抽血檢查,意外發現個案血液中鉛濃度超標,早已鉛中毒。根據標準,成人體內每100cc血液中的鉛不可高於10微克,但這名傷患血液中鉛濃度高達24,醫療團隊緊急使用螯合劑替患者解毒,研判應是遺留在體內的彈殼造成鉛中毒。他指出,這是林口長庚醫院首次遇到因彈殼引發的鉛中毒個案,該個案報告發表於5月份英國老字號期刊「醫學季刊」(QJ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ImageJ做影像分析,來診斷病人是否農藥中毒並評估其預後。
  顏宗海說,全球許多國家有狩獵習俗,因此有發現鉛殘留於獵物的案例,近年也在國際間引發討論,希望透過這次個案經驗分享,提醒他國醫師注意彈殼留在體內,可能引發的鉛中毒風險。顏宗海表示,鉛存在於日常生活環境中,台灣早期使用的高級汽油中含鉛,曾引發鉛中毒個案,2000年起逐步改用無鉛汽油,相關案例已愈來愈少。
   不過,顏宗海指出,目前許多顏料成分中仍會添加鉛,呼籲勿買來路不明的玩具、化妝品、草藥等,另外像是電池、防鏽油漆等也可含鉛,老舊社區也可能使用到鉛水管;在職業方面,焊接、電池工人都是鉛暴露的高風險族群,應避免把工作服帶回家。顏宗海說,鉛在人體中的半衰期長達1個月,在骨頭中半衰期則達25年,恐引發造血、消化、神經、泌尿等多系統症狀,包括貧血、便秘、肚子痛、智力下降、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慢性腎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但因症狀缺乏單一性,診斷起來並不容易。
   顏宗海強調,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鉛沒有所謂的安全暴露量,尤其孩子接觸到可能影響智力發展、導致遲緩等,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也於今年10月將孩童的正常血鉛濃度,從每100cc血液中的鉛含量5微克下修至3.5微克。
  顏宗海呼籲,父母帶孩子出遊時,若發現遊樂設施的油漆剝落應特別注意,也影避免讓孩子咬玩具,採購餐具時挑選與食物接觸面沒有顏色的碗盤;另因鉛會沉積在骨頭裡,建議避免熬製大骨粥,都能降低鉛暴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