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關係企業創辦人 王永慶先生的辭世,在無數資深末期腎臟病患者的心中,是種非常深刻的痛。「無盡的心酸恐懼與絕望,是三十多年前洗腎患者的寫照,當時在臺灣洗腎的設備非常稀有昂貴,社會保險制度尚未完全確立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導致絕大多數罹患末期腎病尿毒症的患者都因經濟因素無法接受治療,或是終究因無力長期負擔而財盡人亡

 

        民國六十五年底長庚紀念醫院正式成立,腎臟科亦同時開始為腎臟病患提供醫療服務,當時台灣的血液透析是基於醫療教學的需求,由台大等大型教學醫院提供給尿毒症患者的一種特殊醫療服務。鑑於血液透析一床難求,  王創辦人責成當時的科主任高壽龍醫師,在台北、林口兩地成立血液透析治療室,不僅大量添購透析機器及訓練透析醫護人員,更經常利用假日帶外賓蒞臨透析室指導,督促血液透析耗材的研究,提升長庚醫院的血液透析技術及品質,嘉惠許許多多的末期腎病尿毒症的患者,為他們的生命延續以及重返社會,放射了第一道曙光。

 

        民國六十九年底勞工保險局首次核准診所開辦勞保門診洗腎業務前,每次血液透析費用高達新台幣一萬元左右,是當時護理人員的月薪的三至四倍,雖然逐漸降低至每次六至七千元,然而如此費用患者難以獨力負擔,對勞工保險局亦為沈重的負荷  王創辦人體會到透析患者的經濟困境後,不僅指示要提升本院血液透析的品質,更要進一步降低透析的成本及收費標準,並於民國七十三年交辦實施「部分減免收費作業,一般病人每週透析三次,只計算收費二次,不足費用由本院社會福利基金補貼,若是醫師判斷該患者需要每週透析四次,亦比照辦理。此項措施實施後大幅減輕了透析患者的負擔,也間接帶動其他醫療院所透析費用的逐漸降低,更獲得病患及家屬一致的讚揚。勞工保險有給付的患者也同樣受惠,每月十三次的透析治療,本院僅收取十張勞保就診單,在勞保財務負荷沈重的當時勞保患者就診單的數量管制,仍是這群透析患者心頭的嚴重陰影。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全民健保開辦將全部透析患者納入保險給付範圍  王創辦人這項照亮透析患者生命的善舉,才告功成身退。

 

        除了興辦醫院救人,  王創辦人還是國內器官捐贈的重要推手,在民國七十年代台灣器官捐贈觀念尚未建立,當時王永慶就已經成立推動小組,並補助捐贈者家屬喪葬。  王創辦人的邀請,學有專精的黃秋錦教授及賴明坤教授,於民國六十九由美返國服務,帶回了最新的腎臟移植免疫學,建立移植免疫學各項臨床檢驗流程,開啟了通往移植腎臟醫學的第一道大門,民國七十年七月三日,本院腎臟移植教團隊完成第一例親屬間腎臟移植手術,同月又完成了第一例臨危腎臟移植手術,擁有成功的腎臟移植技術,已及後續開辦的腹膜透析治療,讓本院的尿毒症患者,擁有三種腎臟替代治療的選擇,不但能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更能選擇適合自己彩色人生

 

        推動及支持腎臟醫學的研究,  王創辦人亦是不遺餘力:民國七十九年本院楊智偉教授 現為林口總院腎臟科系主任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從事腎絲球硬化及腎臟分子生物學的訓練與研究。民國八十一年,吳麥斯教授 現為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長暨腎臟科主任,前往位於巴黎的法國國家研究院,從事腎小管細胞培養及生理學研究。民國九十二年本院林杰樑教授(現為林口總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於新英格蘭雜誌發表論文證實慢性鉛中毒導致腎衰竭為臺灣地區慢性腎衰竭的病人找到新的治療方式,並以減緩腎病的惡化。民國九十三年,由於需要接受長期透析治療的患者已達三萬人,並造成全民健保及國家財政日益沈重的負擔。有鑑於此,  王創辦人促成長庚腎臟醫學研究中心」的成立,讓學有專精的臨床醫師群,在學成歸國之研究人才的領導下,著手進行基礎腎臟醫學研究,探討腎臟疾病起始病因及致病機轉,培育兼具基礎與臨床醫學知識及技能的醫師,以期為國人的腎臟疾病之預防與治療工作有所貢獻,服務病患並嘉惠廣大群眾。

 

     回顧  王創辦人對腎臟病患者的關懷照顧實在是無微不至,不僅要求本院提供高品質的腎臟病治療技術,並體恤患者的經濟負擔,更促成本院腎臟醫學研究的發展。相信在  王創辦人的精神感召之下,長庚醫院腎臟科系的同仁將兢兢業業,對台灣的腎臟醫學做出更多的貢獻,並貫徹  王創辦人「追根究底,服務社會」的銘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