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民眾為口腔時常潰瘍所苦,疼得連喝水,吃東西都不方便!在醫學上,七八成以上的口腔潰瘍患者,都歸類為鵝口瘡。鵝口瘡成因不明,有些人僅在壓力大,睡眠不足及免疫力低下時會偶然發生,但也有些人,三天兩頭就嘴破,疼得口齒不清,在治療方面,部分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對復發性鵝口瘡有改善作用,但不能治本。
  醫界已引進一種免疫調節抑制劑,患者可在鵝口瘡還未發生前,採取間斷式服藥來預防,患者可大幅拉長鵝口瘡復發的時程及潰瘍嚴重程度。
  九成以上的口臭,是來自於口腔問題,包括蛀牙,牙齒長歪,牙周病,舌苔過厚,口水太少,不良的假牙,飲食習慣等…。上述口臭必須找出病源對症下藥,才能獲得改善。
  若有蛀牙.牙周病患者必須先行治療,在確定沒有牙齒.牙齦等問題後,要消除口臭建設從保有良好衛生習慣做起。勤刷牙.使用牙線.刷舌頭可以降低口腔內厭氧菌的數目,可輔助降低口腔內細菌的數目。
  若沒有上述口腔疾病,且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清潔習慣卻還是口臭薰人的話,可能要考慮牙科以外的問題,諸如:鼻竇炎.扁朓腺炎.肝.腎.腸胃道的病變,而導致異味從口腔發生。
  口腔癌的前期症狀大多是一個硬結性潰瘍,久治不癒,通常沒有任何症狀,而被病人所忽視,腫瘍增生後形成火山口樣潰瘍或形成多翻性增殖性腫瘍組織,後期癌細胞會隨血液或淋巴而轉移至全身。一般懷疑與口腔癌有關的原因包括:抽煙.喝酒.吃檳榔.陽光過度曝曬.病毒感染等等有關….。
  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定期作口腔檢查,若口腔內有潰瘍超過兩個星期尚未癒合者,應作切片檢查做一正確的診斷,以期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台灣地區最主要的口腔癌致病因素包括:嚼食檳榔、抽煙及喝酒,合併前面任二項或三項因素,會更加提高口腔癌之罹患率,因此預防口腔癌的不二法門就是實行三不政策﹔不吃檳榔、不抽煙、不喝酒。
溝隙封填劑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健康的臼齒在咬合上面常有許多很深的小窩及小裂溝。食物殘渣容易崁在裡面,不容易清除。是最常見到罹患齲齒的地方之一。
  溝隙封填劑是一種特別設計來填平這些烈溝的樹脂材料。牙齒表面經過特定的處理過程可以和這種材料緊密接合。塗佈封填劑的牙齒,其咬合面,一方面可以減少食物的淤積,一方面讓清潔的工作更容易。經過10年以上的臨床研究證實可以有效減少咬合面上的齲齒,而對剛萌發的牙齒(尤其恆齒第一大臼齒)預防效果尤佳。
  但是造成齲齒的原因還有許多,因此良好的口腔衛生,適當的飲食習慣,定期的口腔檢查及塗氟都是其他防治齲齒重要的工作。
  第三大臼齒(俗稱智齒),常因生長方向異常,造成近心傾斜或水平阻生無法萌發,易導致牙齦發炎或鄰近牙蛀牙,有時更可能因骨性阻生形成囊腫,所以必須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