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您-台北長庚婦產科月刊

中華民國93年3月   

    

本期主要內容    

  1.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2. 妊娠糖尿病應注意事項
  3. 不是所有的痛都能用手術消除的(一)
  4. 懷孕11-13週超音波掃描
  5. 孕婦需要服用「十三味」嗎?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江其鑫醫師

 
1978年首位試管嬰兒誕生以來,人工生殖科技就此蓬勃發展,但伴隨而來的併發症也一一出現。例如從取卵可能發生的腹腔內出血及腦、肺血管栓塞,植入多個胚胎形成多胞胎懷孕而造成的早產兒併發症及死亡,或因使用排卵刺激藥物過度刺激卵巢所造成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其中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是最常見,且最引人探討。因為其中尚有許多未知的謎題等待回答,究竟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是什麼?而身體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會不會有生命危險呢?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形成的確實原因尚未完全明瞭,可能是卵巢被過度刺激後,造成體內存在大量多種荷爾蒙的狀態。這些荷爾蒙影響原先漲大的卵巢及腹膜的血管之通透性上升,造成體液快速的由血管內流至血管外而形成腹水,此時病人會有腹脹、嘔吐等消化道不適,甚至肋膜積水、呼吸困難等症狀都會出現。而更危險的,甚至少數人有血管栓塞,腎功能損壞。所幸,目前生殖醫學對此症的發生已有所警惕,在使用排卵藥物的同時,也嚴密的追蹤卵巢受刺激的情況,以避免有過度刺激的發生。雖然如此,目前仍有3%至22%接受排卵刺激的病人,可能發生程度不一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特別是那些受排卵刺激而合併有高雌性素(E2>2500pg/ml)及高取卵數(>10顆)的病人更要小心。若是於此類病人主訴有消化道症狀,而且於超音波下發現有兩側卵巢脹大,輕度的則藥物治療或觀察治療,中度以上的則建議需住院治療,每日需注意監測腹圍的變化、尿量的多寡、血液及電解質的改變,最重要的是生命徵象的變化。 

治療上可利用生理食鹽水來補充血管內的水份及電解質,利用白蛋白及聚合葡萄糖等大分子來增加血液內的吸水性以減少症狀持續的惡化;但是懷孕的病人,尤其是多胞胎的懷孕,其症狀有可能會漸漸的加重或於初期減輕但又加劇的變化;對於嚴重的病人除給予以上的處置之外,尚須積極的治療,用引流管來舒解腹水及肋膜積水,用抗凝劑來改善血液濃縮以防止或治療血管栓塞。事實上,發生嚴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機會並不高,僅約0.1%至0.2%左右,而此比例也隨著醫師的謹慎而減少。 

總之,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雖然是人工生殖的一併發症,但是必須以審慎的態度來處理,醫師與病人都必須在高取卵數、高懷孕率與高併發症之間取一最好的平衡。 
 

 

妊娠糖尿病應注意事項

門診護理師 吳慧美

 
回想剛懷孕時,心裡暗自竊喜,愛吃什麼就可以吃什麼,結果卻不然,同事、醫師每天照三餐提醒“你別吃太胖,容易得GDM”,只好不時叮嚀自己要“節制”,要斤斤計較,才能符合書上的標準體重胖10∼14公斤。相信很多的孕婦,也有同我一樣想法的,尤其“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影響甚大,加上很多人對妊娠糖尿病認識不多,不知其重要性。有時在看診中,醫師告知已得妊娠糖尿病,有些孕婦仍一臉茫然,真為他及寶寶捏一把冷汗,難道不知容易產下巨嬰嗎?這還算是小事,有些更可怕的合併症,伴隨著她及寶寶。 

目前門診有做妊娠糖尿病的篩檢,在媽媽教室也能針對此項給予衛教,但常遇到只有產婦一人來產檢,對飲食的衛教,無法推動到家庭,所以應鼓勵先生陪同產檢,參與整個懷孕過程,了解應注意事項,而產檢不再是孕婦一人的事。 
通常醫護人員會協助您注意下列事項: 

一、由健康史、孕產史收集的相關資料,孕婦是否為糖尿病高危險群。 

二、提供孕前諮詢並教導有關糖尿病的知識。 

三、協助攝取適當的營養,護理人員與病患及家屬共同討論糖尿病的飲食計劃,必要時,可請營養師協助。 

四、教導正確的使用胰島素及有效的控制血糖,除了飯食控制外,還有藥物的控制,口服降低血糖藥物會通過胎盤,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所以胰島素治療是懷孕期間控制血糖最好的方法。 

五、教導孕婦了解胰島素注射的類型、劑量、輪換注射部位及藥物作用的高峰時間,配合飲食控制,以維持血糖在正常範圍。 

六、教導認識低血糖與高血糖的症狀,鼓勵糖尿病孕婦外出時攜帶糖尿病識別卡,以便能得到適當的緊急處理。 

七、孕婦須依規定作產前檢查,以評估胎兒及孕婦的健康。 

八、運動對糖尿病孕婦之健康有益,可消耗葡萄糖和減少胰島素的需要量,對平衡血糖有重要功能。 

    

不是所有的痛都能用手術消除的(一)

生殖醫學中心 張明揚醫師

 

下腹疼痛是很難解決的一種疼痛,不像牙齒痛,拔掉就好了。女性的下腹部除了子宮、輸卵管,以及卵巢之外,尚有大腸、小腸、輸尿管、盲腸(闌尾)等器官,有時子宮內膜異位的經痛還伴有拉肚子、腰酸背痛、下墜感,而日以繼夜一陣陣的痙攣,可能是腸道不適,可能是子宮、卵巢發炎,甚至可能是輸尿管結石的表徵。慢性下腹痛是很難診斷的,但更多的病是雖診斷出來,亦無法輕易的解決! 

常常聽到患者說:「醫生,痛得這麼厲害,不如開刀算了!」開刀可以解決的問題都是小範圍與短時間的,如子宮外孕,切除就沒事了!如子宮肌瘤(可是肌瘤較少產生痛),切除肌瘤或子宮(視人而異)也便好了!子宮肌腺瘤(這可是很痛的東西),切除子宮可真是一針見血,沒月經當然就不痛了...但,腸沾黏引起的疼痛呢?開了刀之後,疼痛應可以減輕,但不會完全消失,因腸子仍然在那裡,而沾黏也會再生(當然比原來的沾黏要輕多了!),因此沾黏的痛,並不易以手術完全消除。內膜異位的經痛,可完全消除嗎?也不太容易! 

內膜異位分佈廣泛(指中、重度者),手術常需要切除極大面積的病灶。相對地便會產生大面積的傷口,亦即有沾黏的可能。文獻上認為內膜異位症切除後,疼痛改善率約為百分之八十,加上藥物治療,疼痛可改善至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內膜異位症光用手術是無法完全消除的,而不可諱言的是,有少數的患者因手術後所引起的沾黏,仍留存有少量的疼痛--但,比起先前未手術前的疼痛,應是減輕不少。 

    

懷孕11-13週超音波掃描

徐振傑醫師

 

此種超音波篩檢主要是測量胎兒頸部後方透明帶(nuchal translucency)的厚度,應用於篩檢胎兒染色體異常(特別是唐氏症)。目前在英國及歐洲已有許多醫學中心,在產前檢查提供此種超音波掃描。這種超音波掃描方法,既簡單又安全,只要經由孕婦腹部,不用忍受喝水漲膀胱之苦,可看到胎兒早期發育狀況。 

我們知道,唐氏症的發生率隨著母親年齡增加而昇高,所以高齡產婦比較容易懷有唐氏症胎兒,然而年紀較輕的孕婦也有可能發生,只是機會較小。雖然在懷孕初期,唐氏症兒的發生率較高,所幸有許多異常胎兒在懷孕早期就會自然流產。 
所謂頸部透明帶係指胎兒頸部後方皮下積水的空隙,在超音掃描時會呈現透明帶狀,再測量介於皮膚和組織之間的空隙厚度(下圖)。絕大部份正常胎兒,都可看到此透明帶;但染色體異常胎兒(特別是唐氏症兒),其頸部透明帶會明顯增厚。合併頸部透明帶厚度與母親年齡,可以利用電腦軟體來評估您懷有唐氏症兒的可能機率。 

當頸部透明帶超音波篩檢估計您有唐氏症兒的可能機率,比35歲高齡產婦的機率還高時,不論您幾歲,最好進一步確定胎兒染色體正常與否。您可以選擇在懷孕10-13週施行早期羊膜穿刺術、或是16-20週的傳統羊膜穿刺術。 

如果您超音波篩檢機率高,又不願接受上述建議;或是超音波篩檢機率低時,接著下個步驟,則依照現行政策,對於34歲以上孕婦,建議先接受羊膜穿刺檢查。至於34歲以下孕婦,您可以等到15-20週,再接受母血篩檢唐氏症。此種檢驗是目前例行性產前檢查,以母血甲型胎兒蛋白(AFP)、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濃度,以及母親年齡來估計您懷有唐氏症的可能機率。然後再依照血清篩檢結果,視需要再進一步安排羊膜穿刺檢查。 
  
在英國目前已有50個醫學中心,而在世界各地也已有170個醫院開始進行此項檢查。在一項超過十萬個孕婦參與的前瞻性跨國際合作研究計劃報告顯示,懷孕初期超音波篩檢唐氏症可以達到70-80%的偵測率,比起只依母親年齡的20-30%的偵測率,或是母血篩檢的55-65%偵測率,要明顯增加篩檢的準確性。 

台北長庚醫院是國內首先開始提供此項檢查的醫學中心。本院已完成初步研究,目前已與英國合作,採用其所發展的計算軟體,合併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與孕婦年齡,來評估您懷有唐氏症兒的可能機率。臨床上,我們提供您產前檢查的多樣化選擇,您可以依照現行健保所建議的理想產前檢查,繼續接受定期性例行產檢;您也可以考慮接受此項懷孕11-13週超音波篩檢掃描,提早知道胎兒早期狀況。

    

孕婦需要服用「十三味」嗎?

中醫部 謝佳蓉醫師

十三味即是「安胎飲」,或稱「保產無憂散」,乃由當歸、川芎、白芍、黃耆、菟絲子、厚朴、艾葉、川貝母、羌活、荊芥、枳殼、生薑、甘草等十三味藥組成,其在本省民間流傳頗廣,不少孕婦只是聽說它有保胎功效,就自行到中藥房配服幾帖以求安心。 

事實上此方藥物以理氣活血為主,其適應證應為氣滯血瘀。古今醫家在防治胎漏、胎動不安或滑產等病,一般是經由健脾固腎、滋陰清熱、補養氣血等法,來達到固攝胎元、防止流產的目的,其習用藥物與此方不同。 

此方於古書上的記載,主要用於胎位不正和難產不下。它的安胎保胎功效,應是建立在糾正胎位或難產催生的基礎之上,而不是供一般懷孕婦女預防流產、早產之用,用之不當甚至可能導致流產。因此,我們不認為此方可做為懷孕婦女「有病治病、無病保胎」的通用方。 

至於此方的使用時機,當為懷孕30週以上、有胎位不正、考慮可能發生難產情況時服用、並可配合膝胸臥式及改變睡姿來幫助胎位轉正。(內容轉載自長庚醫訊19卷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