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 2022/08/01 修訂

在地狹人密的台灣島,正風行的青少年休閒活動非上網咖飆網莫屬。網咖以先進的電腦硬體設備:高檔的CPU、充裕的頻寬、不傷眼的LCD液晶監視器;的確提供喜歡上網的人一處飆網的好場地。

然而,讓許多父母擔心的是,台灣的網咖往往與不良少年聚集場所、色情網站、賭博電玩、抽煙、翹家等形象劃上等號。當我們踏入台北市任何一家網咖時,撲面而來的濃濃煙味,吵雜的電玩聲及殺紅了眼的熬夜少年四處遊晃的確令我們擔憂不已。

網路遊戲或電玩,雖然提供青少年不少樂趣,但它導致的成癮症狀:與人的疏離、與現實的脫離及最終的自我退縮等,極易扭曲成長中的青少年的人格。沉溺於電玩中,導致青少年花在課業中的時間大幅減少。功課退步之後,與學校的生活脫節,就會開始結交校外的朋友,留連校外的活動空間,逐漸踏上另一個軌道。

目前已有研究顯示,接觸過多各式電玩的兒童,因運動量減少,體能變差,也較易過胖。而經常上網的青少年,反而更覺孤獨,患有情緒低落的情形也更普遍。但最值得重視的還是暴力電玩帶來的認知改變:孩子變得無法體會疼痛與死亡,真實與虛幻的界線模糊。

然而,網咖如果能更高尚化,更生活化,其實可以成為推動資訊科技的重要功臣。因為接觸網咖中的電腦,已使得這一代的青少年電腦知識豐富。對於家中無法負擔或不需要自備一台電腦的人,如可以有一個乾淨及舒適的的空間上網,必可增加許多生活樂趣。

面對網咖的來勢洶洶,父母必須顧慮到青春期的反叛性,及期望與同伴「相同」的心態。我們建議父母絕不可以禁令來排斥一切網咖活動,應與孩子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把上網咖扭轉成為正向生活教育。例如:

1.  結合社區力量監督網咖生態,嚴防色情、賭博或其他非法營業。

2.  與青少年訂定雙方同意的生活公約,協助孩子學習分辨網咖中的危機狀況,建立危機處理能立及最重要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在訂定過程中,父母不妨與孩子相諧共訪鄰近的網咖,聽取孩子觀點中與網咖相關的資訊,再告知自由成人觀點的優缺點,如果父母一昧以權威的態度,單方面訂立生活規範,極易導致孩子對父母的反感。

3.  評估上網咖對孩子身心發展及學業的影響,並隨時與孩子討論影響的情況。影響過於明顯時,就必須重新訂立生活公約。「課業與娛樂是不可兼顧的」,若父母抱持著這種心態,而明令剝奪了上網咖的娛樂,必然會引起青少年的不滿。因此,當青少年「被迫」作在書桌前讀書時,建議父母亦同時關掉電視,或推掉應酬;與孩子一起培養閱讀的習慣。

其實,網咖的衝擊,對意志力不堅的青少年可能極為嚴重。但導致青少年出狀況的「核心」問題,往往不是外界的一時影響。家庭及個人的價值觀、親子之間溝通的能力及信任、父母適當的關心及正確的指引,還有整個社會的手法精神,才是不讓青少年步入歧途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