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 童 抽 搐 與 癲 癇
抽 搐是具中樞神經系統的生物都可能出現的現象,人類也不能例外;甚至因身為萬物之靈,腦部最複雜而出現率很高,每20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當中的某個時刻曾發生抽搐,其中有一成的人會反覆出現成癲癇。抽搐多發生在孩童時期,是兒童神經科醫師主要的診療對象,目前全台灣有70多位兒童神經專科醫師,面對數萬至數十萬個這一方面的兒童,頗嫌不足,歡迎有心人投入這方面的服務與研究;尤其是自身有癲癇的朋友,更是可以久病成良醫。
雖然因腦部不正常放電所致的抽搐並不罕見,古今皆然,但是其發生時的情境常會讓身旁的家人觸目驚心;尤其是全身型抽搐時的僵直、咬牙、閉氣、發紺…...,往往會讓家人誤為"休克","心臟麻痺",甚至以為快要一命嗚呼了。事實上抽搐和精神科治療上用到的腦部電擊一般,對一些嚴重沮喪的病人頗有療效,因此可打比方為腦部的觸電或打雷,打雷通常非常短暫,抽搐也多在幾秒鐘至幾分鐘內結束。
我們的老祖宗在不明就理的時代,將反覆抽搐的現象命名為“癲癇”,像洋人稱為epilepsy或seizure,皆源自"被XX抓著",都是不太高明的稱呼,然而祖先的遺產一時不好修改,也就將就著用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這些人,都只是單純的偶而抽搐而已,並不伴隨其他神經學上的缺陷,因此他們即使不予以治療,抽搐也不過耗掉他們一生中非常少部份時間一時的腦部脫序而已;比如一次發生半分鐘,一個月發作兩次的話,一輩子70年中也不過十四個小時浪費在抽搐上。其實大部份的人每次抽搐的時間更短,次數更少,甚至多發生於熟睡中,毫不影響正常作息。
有家長擔心孩子睡夢中抽搐會不會就"走"了呢?
事實上我都要他們安心,因為治療抽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防患意外,若能保証抽搐都在床上發生,則不治療也沒關係,因為再也沒有比床上更安全的地方,在泡澡、炒菜、上下樓梯、過馬路、盪鞦韆、攀岩…不是更危險嘛!
癲癇兒童或成人被建議不作某些活動,事實上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就像其他疾病的患者也有種種的禁忌,只要個人有足夠的理性與克制,則癲癇患者還是可以過著與一般人幾乎無異的日子。古時沒有好藥, 蘇格拉底、凱撒、牛頓、海頓、拿破崙、諾貝爾、杜斯妥也夫斯基…還是都成就了大事業。幸運之現代人有百分之七十服葯治療成功的機會,癲癇朋友除了嚴格規律服葯之外,自身的心理建設和整體社會的正確看待才是更高難度。(王煇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