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號
標 題

25

兒童氣喘

氣喘是一種呼吸道對外在環境的刺激引起過度反應的一種現象。當呼吸道接觸到塵埃、花粉等過敏原,或受到煤灰、煙等刺激兒引起過敏反應時,支氣管肌肉便發生不正常收縮,其粘膜層及粘膜下層發生水腫,使得支氣管的通道孔徑大大的縮小,這種狹窄的空氣通路常被氣管所分泌出來的粘稠分泌物所堵塞,這時候病人便發生咳嗽、呼吸困難、急促及呼吸發出喘鳴聲。據統計,至少有 5-10﹪的幼兒患有氣喘病,男生多於女生。大部份發作的年齡都很早,有20﹪的病童在二歲內曾發生氣喘,有80﹪的病童在五歲內發生氣喘。台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氣候溫暖潮濕,尤其季節交替之際,天氣變化大,忽冷忽熱,加上地狹人稠,日漸惡化的空氣品質,刺激原到處充斥;加上工商社會,婦人大都採用嬰兒配方哺育以代替母乳育兒,同時兒童之飲食習慣改變,容易造成新的過敏原增加;以及在社會變遷之下,升學競爭及社會壓力下,使得小兒氣喘患者的數目日益的增多。大約10% 兒童氣喘病表現出和成人氣喘相同的症狀 , 表現出咳嗽,呼吸急促, 呼吸發出喘鳴聲 等臨狀症狀。但是嬰兒以及幼兒由於慢性支氣管發炎會使氣喘病兒的支氣管敏感度增加,使病兒常以夜間或清晨咳嗽,長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咳嗽變異型氣喘),呼吸急促,或吵雜呼吸聲來表現 。因此, 有時當醫生面對年紀較小的病童,尤其是小於兩歲的,因為他們主要臨床症狀皆為咳嗽,且因他們的喘鳴皆只發生於合併有呼吸道感染之時,故常被診斷為氣管炎或肺炎,即使他們的臨床表徵與症狀皆符合氣喘病的診斷。因此我們必須對病兒與下呼吸道感染有關的喘鳴發作的頻率與嚴重度加以評估後,作出適當的氣喘病診斷。當然兩歲以下兒童偶有喘鳴,也不一定都是氣喘病。 每位病童家屬都應對氣喘病有正確的認識,以配合醫師對氣喘作更有效的控制。

氣喘病兒童的父母常可以發現他們的小孩在遊戲時不像同學們一樣精力充沛甚至逃避參加體能活動以避免發生咳嗽、喘鳴及呼吸急促 。而一些更細微的徵狀像 胸悶,氣喘病童自己常常沒能自覺的能力或被大人忽略了 。因此 ,醫師診斷 氣喘的最重要的線索常常需要倚賴父母的觀察。而最常見且唯一的表現就是反覆發生的或持續不斷咳嗽

氣喘病乃是一種臨床症候群。病人通常會表現出有反覆發作的咳嗽、胸悶、喘鳴、及呼吸急促。
此症候群具有以下之特徵:
1. 氣道發炎反應。
2. 氣道敏感度增加。
3. 有不同程度的氣道阻塞現象。
臨床上常用之診斷為當一病人臨床上曾經發生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喘鳴發作,而且你可排除其它的可能性時,如呼吸道異物,肺部感染,心臟病,胃食道逆流,血管異常,及肺部先天疾病即可診斷之。
而以下之病史及檢查則可幫助我們進一步確定之:
1. 過敏病史(包括家族史)與理學檢查。
2. 共通的遺傳性過敏病檢查(包括嗜酸性白血球與IgE的總量、特異性IgE抗體、或過敏性皮膚試驗)以找出病人的過敏體質或其致敏原。
3. 痰及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白血球檢查。
4. 肺功能測驗。
5. 支氣管激發試驗。

會造成氣喘病惡化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融合體病毒、鼻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當氣喘病童受到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時,其小氣道功能所受到的影響,於臨床疾病緩解後,仍然可持續達五個禮拜以上。當病童的年齡越小,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氣道的敏感度越高,受到呼吸道融合體病毒或其它上述病毒的感染,和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時,越會產生氣喘病的發作。此外,一些環境中終年性的過敏原,如塵滿、蟑螂、黴菌、狗毛、貓毛也會會造成氣喘病惡化。而這些過敏原我們常常會忽略他們的存在,這時過敏性皮膚試驗是幫助我們診斷的好方法。此外,一些空氣中的刺激物,如二手煙也是一個呼吸道重要的刺激物。

氣喘病兒的處置方面 , 主要依靠家長對兒童 氣喘症狀 的觀察和肺功能測試來評估功 呼吸道能 。
至於治療方面 最重要的就是
1.對病兒及其家屬進行衛教,使他們瞭解氣喘病的發炎本質,並儘量教導其避免或減少過敏原和刺激物質的接觸。
2 適當地抗發炎藥物治療或預防性投與,和加上必要時的支氣管擴張劑為現在最為合理的治療方法。
氣喘用藥可分兩大類 :支氣管擴張劑及抗發炎藥物。其作用分別為擴張已縮支氣管平滑肌及減輕氣道的發炎反應而改善症狀。用藥的原則 :
1.依急性或慢性氣喘症狀及其嚴重度給藥。
2.有症狀期間,須用支氣管擴張劑,症狀嚴重則加上短期口服類固醇。
3.無症期間,長期使用吸入性抗發炎藥物(類固醇為主) 。
4.定期追蹤,在醫師指示下使用。

支氣管擴張劑 (治療性藥物)
(一)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 :

1.短效吸入型劑型,可迅速緩解支氣管痙攣,為急性氣喘發作最佳藥物,小兒科病人除給予吸入性藥物外,最好同時服用口服短效乙型藥物(因為吸入藥物效果不定) 。
2.小於7歲(尤其5歲以下)孩童,使用吸入型藥物時應併用吸藥輔助器(有面罩的管子),可增加藥效。
3.運動前,吸入短效乙型藥物,可預防運動誘發性咳嗽或氣喘。
4.控制夜咳症狀時,可用口服或吸入型長效乙型藥物。
5.副作用: 常見為手腳發抖,活動力增加或失眠及新悸,劑量減半大多可改善。
6.長期安全性: 無限制依賴性使用,不但降低藥效,甚至引起死亡。使用次數或時間有增加時(超過1~2星期),應就醫考慮加用抗發炎性藥物。
(二)茶鹼藥物 :
1.支氣管擴張效果比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差。
2.口服短效在急性氣喘發作時,可與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併用。
3.口服長效則用以治療及預防夜間氣喘症狀。
4.副作用大且安全治療範圍小,常見副作用為:腹痛、嘔吐、失眠、心悸,若有上述症狀應停藥,儘量請教醫師,長期使用也須抽血監測血中濃度。
(三)抗乙醯膽鹼 :
多在醫院內使用,與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併用,加強支氣管擴張 效果,為吸入型藥物,單獨使用效果比乙型藥物差。

抗發炎藥物
(一)吸入性類固醇(保養性藥物):
1.預防氣喘病的第一線藥物,減輕呼吸道發炎腫脹而改善症狀。
2.應長期使用(至少3個月),監測症狀及肺功能。
3.全身性副作用少,偶有局部副作用,如鵝口瘡、聲音沙啞(為可逆性)。
4.小於7歲(尤小於5歲)應使用液狀單一劑量吸入劑合併吸藥輔助器,才能使用。
(二)口服類固醇(治療性藥物):
1.能迅速有效降低支氣管發炎腫脹,改善症狀,用於支氣管擴張劑無法有效控制症狀時。
2.長期使用,副作用大(降低免疫力,骨質疏鬆等),一般用3~5天,症狀穩定後儘早停藥。
(三)吸入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保養性藥物):
1. 有Intal(Disodium cromoglxcate)及Nedocromil sodium兩種,能穩定過敏細胞,避免其釋出有害物。
 2.用於輕度氣喘的預防性藥物,長期使用,若效果不佳,應改用吸入性類固醇。
3.副作用少,但使用不便(因一天須吸3~4次)。
(四)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保養性藥物):
1. 以Zaditen (Ketotifen,喘者錠)為代表a.本身為一種抗組織藥物,但具有穩定過敏細胞的作用。b.與吸入性抗發炎藥併用,早晚服用,至少服用三個月(此藥號稱改變體質的藥),可有效預防氣喘發作。c.副作用為:10%~20%有鎮靜作用(想睡覺),其他為刺激食慾及口腔乾燥。
2. 白三烯素拮抗劑(Leukotriene Modifiers) , 白三烯素是氣喘慢性發炎的重要介質 , 抑制其作用或生成的藥物可以改善氣喘的徵狀及肺功能 , 甚至減低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減少副作用 。

雖然, 50%到70%的氣喘病童,運動時會引起呼吸道收縮,導致氣管不通暢,甚至引起喘鳴或氣促,但這些不舒服是可以預防的,千萬不可以因噎廢食。正常的運動,對兒童身體的發育及正常心理人格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據統計,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至少有20%的金牌擁有者是氣喘病患,但並不因此影響他們的表現,患有氣喘病的患者只要在運動前(尤其在劇烈的跑步前),有較久的暖身運動(最好30分鐘),或是運動前適當的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並可減少或減緩其發作的嚴重度,當然選擇較適合的運動,如游泳,也可避免運動引致的氣喘發作。

一般父母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小孩子被診斷為氣喘病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會問「小朋友氣喘病是不是會喘一輩子 ?」,「長大了會不會好?」,「氣喘症狀是不是會慢慢改善?」,是不是將會很可憐的過完這一生,當然,這些都是不必要的過度反應與憂慮,兒童氣喘病患者,其氣喘症狀會隨年齡而遞減,至少有1/3病患會完全痊癒,另有1/3的病童,症狀會大幅改善,而且會減少其急性發作的次數,所以假如自己的小孩不幸罹患氣喘病,大可不必過份憂慮與絕望,應與醫師好好的配合,則治癒的機會當可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