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號
標 題

18

「氣喘」這個習題,怎麼解?

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  黃璟隆
在台灣,十分之一的學童患有氣喘病,是小兒科門診最常見的慢性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氣喘患者接受適當的治療,病人常以為咳嗽、胸悶,既不會影響生活太劇,也就輕忽氣喘可能帶來的危險性。那麼病患應如何面對氣喘的挑戰呢?

1.         認識氣喘並接受它:
  不要誤以為只有斷斷續續的喘鳴發作、呼吸困難才是氣喘,據估計,一半以上的氣喘患者從未有喘鳴現象發生,日常只要咳嗽超過一星期以上,咳嗽會在半夜加劇,並且天氣一變化就會咳者,首先應該要懷疑的,就是氣喘病。當醫生告訴您罹患氣喘病時,不要難過,反而您應該覺得慶幸,因為您的病有解了,適當的治療,會讓困擾您的長期症狀很快消失,也會讓您平日睡不成眠的困擾得以改善,快樂的接受它,明日必定會更好。唯有您接受氣喘病的診斷,您才會積極面對它,假如您能配合醫護人員的指導,才能克服氣喘病的威脅。

2.         適當的藥物,可有效的控制氣喘病,並可避免因治療氣喘引起的副作用:
  氣喘病因原於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需要較長時間的照護,所以使用的藥物必需副作用越少越好,根據衛生署保健處出版的台灣氣喘治療指引手冊,氣喘的治療與氣喘的嚴重度有關,但一般皆會建議使用吸入劑型的抗發炎藥物,這些藥物大半皆含有類固醇,而國人長久以來對類固醇有莫名的恐懼,成為治療氣喘病的主要絆腳石;無庸致疑,長期「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有很多的副作用,當國人看多了月亮臉、多毛、骨質疏鬆,甚至抵抗力差等,因長期濫用類固醇引致的副作用,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畏懼心理,這是可理解的,但假如因此而拒絕接受「吸入劑型」的類固醇來治療氣喘病,反而會加重氣喘病,讓呼吸道的發炎反應不但持續而且會加重,久而久之造成呼吸道的纖維化,因而危及性命,那就悔不當初了。

  研究發現,規則使用吸入劑型類固醇治療氣喘者,因較少有急性氣喘發作,因而服用類固醇的劑量遠小於不使用吸入劑型類固醇氣喘患者,幾乎不會發生類固醇導致的副作用,這是氣喘病患者應加以深思的。另外,新開發的非類固醇氣喘藥物,如白三烯素抑制劑也正被廣泛用來治療氣喘,該使用何種藥物,應由專科醫師來決定。

3.         氣喘藥物使用的技巧決定氣喘病治療的成效:
長庚兒童醫院今年針對台北縣、市 227 位氣喘學童的研究顯示,有一半的氣喘學童並未定期就醫,而就醫的患童之中,也只有 47.7% 過去一年中曾使用吸入劑型藥物來治療氣喘病,令人更擔憂的是,這其中只有 17.4% 病童能按時吸藥,絕大多數的病童,在沒有醫生的醫囑下自行停藥。氣喘病知識的嚴重不足加上對藥物的不必要恐懼,左右現今台灣氣喘病的治療方式,其影響的結果,雖不必然見於現在,必將嚴峻挑戰這些氣喘病童未來的身體健康及生活的適應力。

  我們的研究更顯示使用吸入劑型藥物來治療氣喘的學童,有一半以上其吸入技巧並不正確,結果導致氣喘病患者以為這種先進的治療方式無效,而不肯繼續使用。未來氣喘病患者唯有多參加衛教活動,攝取必需具備的氣喘知識,醫護人員也需花更多的時間教導氣喘患者用藥的技巧,才能讓台灣氣喘病的照護更臻上境。

4.         另類治療恐影響常規治療的效果:
根據長庚兒童醫院連續三年來針對氣喘病童的研究也顯示有 30-40% 的氣喘病童接受中醫療法,進一步的統計分析顯示,急性氣喘發作的次數越頻繁則家長反而越相信中醫療法,而不肯接受現代醫學的治療,或許是家屬對現代醫學治療氣喘病的不信任或灰心,也或許是氣喘知識涉獵不足,因而不肯接受治療吧!我們相信中醫對氣喘治療佔有一席之地,但坊間的草藥、食補、藥補這些未經證實的另類治療,皆需科學實驗證實才可當作治療氣喘的主軸,否則可能延誤病情,得不償失。  唯今之計,唯有廣為推動氣喘的知識教育,並藉助衛生署等政府機構的宣導,才足以導正氣喘的治療缺失。

*       醫師的愛心叮嚀
  學童氣喘是可以治癒的,適當的藥物可以有效控制其症狀,減少併發症,但要特別注意吸入劑型藥物的使用技巧,一旦發現有氣喘症狀,最好找一位您可信任之過敏氣喘專科醫師,而不要偏信另類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