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變
李欣蓉
李燕晉
李欣蓉: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部
內分泌科總醫師
李燕晉: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部
內分泌科主任
微量白蛋白尿液檢驗:
1.
尿液有微量白蛋白尿代表早期腎臟病變,主要為微小血管的腎病變。
2.
第1型糖尿病者罹病20年以上有40-50%會合併腎病變,在蛋白尿前5到8年會先有微量白蛋白尿發生。根據研究,第1型糖尿病者有微量白蛋白尿,若沒有治療,在10到15年內,有80%會變成腎病變。
3.
糖尿病腎病變在早期無明顯症狀,因此必須早期篩檢微量白蛋白尿。第1型糖尿病者應於青春期或糖尿病發病5年後開始每年篩檢尿液微量白蛋白。而第2型糖尿病常難以確定真正發病時間,因此第2型糖尿病者應於診斷後開始每年篩檢尿液微量白蛋白。
4.
微量白蛋白的篩檢,可以收集隨意一次尿液,測量尿液中白蛋白對尿液中肌酸酐的比值,或收集24小時尿液測量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總量。(請參照表4)
表4 尿液白蛋白測定
|
隨意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值 (μg/mg 或 mg/g) |
24小時尿液 (mg/24 hours) |
時段 (μg/min) |
正常 |
<30 |
<30 |
<20 |
微量白蛋白尿 (microalbuminuria) |
30-299 |
30-299 |
20-199 |
臨床白蛋白尿 (clinical albuminuria) |
≧300 |
≧300 |
≧200 |
5.
健康人的尿液也會有少量白蛋白,平均白蛋白排泄率為10±3 mg /天。若患者有泌尿道感染、血尿、月經期、24小時內劇烈運動、發燒或急性疾病,會使尿液白蛋白排泄上升,因此應避免在有這些情形時做尿液白蛋白篩檢。
6.
因為尿液白蛋白的排泄不是一成不變,應在3到6個月間收集3次尿液檢查,有2次尿液檢查不正常才可下微量白蛋白尿的診斷。
7.
造成糖尿病腎病變的主因是高血糖。高血糖會使腎臟血管擴張,腎臟血流增加,腎絲球濾過率增加,高血糖會促使非酵素催化的糖化終產物(nonenzymatic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形成增加,腎臟微血管基底膜的蛋白質糖化增加,使間質增生而擴充,導致腎絲球硬化、腎元破壞,這和糖尿病腎病變的腎臟功能下降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必須積極控制血糖。
8.
糖尿病腎病變是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許多研究證實理想的血糖控制、血壓控制、適量的蛋白質攝取,可遏止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