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會訊糖尿病家族 2005

認識糖尿病神經病變

台中榮總神經內科-張鳴宏主任

 

前言

糖尿病是引起周邊神經病變最常見的原因,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甚至有些患者沒有症狀,所以很容易被勿視;往往等到肢體受傷久久不癒才發覺,所以常導致嚴重的後遺症。因此,在治療糖尿病的同時,也應該注意有關神經病變的問題,才能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何謂糖尿病神經病變?

當糖尿病人出現周邊神經功能障礙,但找不出其他致病原因時,就稱之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的原因

目前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的確實病因仍不清楚,一般認為高血糖(也就是說血糖控制不佳)是造成神經病變的主要原因。臨床醫學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病程的增長,有高達50%的糖尿病人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由以上兩點臨床的觀察,明顯的告訴我們:糖尿病神經病變與糖尿病的控制良好與否及病程的久遠有相當的關連。

 

糠尿病神經病變的型態

糖尿病神經病變因為受影響的神經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根據臨床症狀的表現與病程,可以分成兩大類:多發性神經病變及局部性神經病變。

 

多發性神經病變

佔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75%,是最常見的神經病變。患者四肢末梢容易受侵犯,特別是腳趾與手指,症狀通常由腳趾開始出現,慢慢往上延伸,而且下肢比上肢嚴重。多數患者早期可能只有極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有些甚至沒有症狀,往往因足部感覺遲鈍、缺失,受傷傷口癒合不佳才發現;如未能及早發現很容易引發局部組織潰瘍、壞死。

 

病人的症狀以感覺神經功能喪失為主,是一種慢性、對稱性的感覺減退及異常,特別是手指及腳趾會出現類似「戴手套」、「穿襪子」的感覺喪失或疼痛。當小纖維感覺神經受損時,痛覺與溫度感覺會變得不敏感甚至消失,病人會有表皮痛、燒灼感、觸電感及麻大感,這種神經痛的現象在夜晚、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嚴重。隨著病程的演進,大纖維感覺神經也會發生病變,病人的平衡感變差,出現走路不穩、位置感變差等現象。更嚴重時則會出現運動方面的症,例如肌肉無力、萎縮(足踝無力、垂足)等現象。

 

自主神經病變

有部份糖尿病人會引起自主神經的病變,病人可能出現流汗減少、性功能障礙、腸胃蠕動變慢(便秘、腹瀉等消化功能異常)、小便困難、姿勢性低血壓(站起來就頭昏眼花甚至暈倒)等問題;每個病人的症狀不盡相同,必需由醫師詳細的診察,以便對症下藥。

 

局部性神經病變

指單一的神經病變,發生於顱神經、近端神經(神經叢、神經根)與四肢神經,通常發生於年齡較大的病人。

 

1.顱神經病變

通常侵犯第3對顱神經(動眼神經),最初症狀為眼睛及前額疼痛,接著發生眼球運動麻痺、漸進性眼瞼下垂、複視等現象,但是瞳孔功能不會受影響。一般在幾週內會逐漸好轉(8週內約有72%的病人會自然恢復),完全恢復則需3-5個月的時間。

 

2.神經叢病變

通常侵犯薦神經叢及股神經,以單側肢體受影響為主,病人出現不對稱性的疼痛,由腎部擴散到大腿前外側,常合併近端大腿肌肉群無力、萎縮。疼痛在幾星期內會減輕,當疼痛逐漸消失後,肌肉無力的情形也會開始慢慢改善,通常在18個月內可恢復正常。

 

3.神經根病變

發生於單側的單一或數個神經,較常見於胸部及腹部,在數週內出現進行性的胸腹部劇烈疼痛(類似帶狀庖疹),而且疼痛部位會出現感覺異常的現象,皮膚感覺消失,有時合併肌肉無力。病程較短,約數天到數週就會達到疾病的頂點,但疼痛症狀的消失約需4-12個月。

 

4.四肢單一神經病變

出現於手腳的單一神經病變,常為急性發作,且伴隨著相當的疼痛,可能導致病人手腕或足部下垂,一般在6-12個月內會自行復原。以手腕正中神經受壓迫所形成之腕隧道症候群最常見。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

主要治療目標在於:預防疾病形成(良好的血糖控制)、早期診斷、改善症狀、避免次發性合併症及輔導病患自我照顧。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唯一可有效減緩神經病變進行的方法,一般而言血糖儘量控制在120左右,醣化血色素控制在8以內,對於局部性神經病變的患者,適當的攝取蛋白質也有助於神經的修復。患者手足的保護非常重要,特別是足部應儘量避免受刺激、傷害,例如可以戴手套、穿襪子來保暖、穿鞋前先檢查鞋中有否異物等,並應隨時檢視足部以免受傷而未察覺。另外,適度的散步、伸展運動、局部按摩、溫水浸泡、充足的休息睡眠等,都可以協助減輕神經疼痛需要時也可由醫師開立止痛劑或抗癲癇藥服用。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接受檢查,儘量避免其他易引發周邊神經病變的危險因,例如抽煙、酗酒等等。最重要的,應給予患者適當的衛教,協助其明瞭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及如何自照顧,使患者能隨時自我檢視,才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總而言之,良好的血糖控制量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不二法門,希望做到儘量不讓神經病變發生,而不是發生後再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