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會訊糖尿病家族 2005
糖尿病足部潰瘍的評估與治療
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糖尿病足醫療團隊-黃兆山醫師
「張媽媽,70歲,糖尿病30年,血糖控制不良,有糖尿病神經及腎病變,右側足底有紅腫合併發燒,傷口嚴重度Wagner’s分類第2級(深部潰瘍至肌腱和骨頭)。血管檢測(ABI)顯示血管病變與阻塞,切開膿包發現皮下有大量深部化膿性的潰瘍且持續惡化,需截肢。經跨科系醫療團隊共同評估傷口,擬訂治療計劃。進一步血管造形術(Angioplasty)重建周邊血循,抗生素治療,多次清瘡及局部的手術,傷口護理,做皮瓣移植手術,最後潰瘍痊癒,避免截肢的危害。」
糖尿病足部潰瘍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研究指出每10位的糖尿病患就會有1人有足部問題,而病人一生中發生足部潰瘍的機率約有15%,且足部病變是下肢截肢最主要的原因,截肢手術後三到五年內約有一半的病人會再度發生足部潰瘍,而需要再次開刀。
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之形成是由於神經病變,導致足部感覺變差,使病人腳部容易受傷,再加上周邊血管病變與阻塞,使血液循環變差、血流不良,造成受傷部位難以痊癒,易引發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引起敗血症、休克而死亡。
罹患糖尿病足的患者常見於: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抽煙者、獨居、缺乏親戚朋友的病患,糖尿病史超過15年、血糖控制不良、血管硬化、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或腎病變者、足部骨關節變形,以及曾經有足部潰瘍或截肢者。
臨床上病人因足部問題來求診時,由表淺 皮膚的感染到深部化膿性的潰瘍皆有,若傷口有細菌感染,侵犯到深部肌腱、骨骼則必須位院治療,並進一步評估傷口嚴重度、周邊血管阻塞狀況及感染細菌的培 養,治療目標是促進傷口癒合、保有肢體功能,而糖水病患者足部傷口的癒合過程,受到血液灌流、營養、傷口環境等因素影響,若傷口癒合不良且持續惡化造成壞 死組織,則傷口需進一步清理、消毒、去除壞死組織或截肢。
治療榶尿病足極為繁複,需要跨科系整合醫療團隊一起合作,團隊包括:足部專科護理師、新陳代謝科、骨科、心臟血管內外科、整形外科、復健科、感染科醫護人員等;共同評估傷口嚴重度、周邊血管阻塞狀況、感染情形,擬訂治療計劃。
臨床上常運用的治療計劃包括:
非侵入性血管檢測(ABI, ankle-branchial index)或血管攝影(Angiography)檢查血管病變與阻塞,需要時則進一步運用經皮血管造形術(Peripheral Arterial Angioplasty)或足部的下肢動脈繞道手術(Bypass Angioplasty)以便重建周邊血管阻塞改善血循。常以X-ray或 探針評估患部感染嚴重度,再由外科進行切除引流、清瘡以去除壞死組織及局部傷口感染,並針對細菌培養結果給予抗生素治療,同時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適當疏 散受傷部位的受壓情形如:讓患者臥床休息、以支架固定患肢、借助拐杖或輪椅行動、穿著專用的軟鞋墊硬鞋底鞋子等,另外亦可運用高壓氧治療促進循環,增加潰 瘍的痊癒機會,待傷口感染控制後可做皮瓣移植手術,增加足潰瘍癒合的機會,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經由多次清瘡及局部的手術,及長時間的傷口密集護理,即有機 會減少高位截肢的機率。
患者自我照顧與檢查足部極為重要,每日觀察足腳底以及足趾之間有無乾裂、水泡、割裂傷、紅腫、變形之情形,用溫水洗腳、擦乾,塗護膚油、定期正確地修剪趾甲,平時穿著柔軟合腳的鞋子。此外,定期回診請醫護人員(包括足部專家)
檢查足部,如有外傷或其他徵狀,即應立 即就醫治療。傷口的癒合過程是多變的,醫療團隊在臨床傷口的照護上需進行連續性的評估,並依病人的傷口癒合情形,針對問題做不同的選擇與調整治療方式,才 能有效地治好病人的傷口。若於足部尚未形成潰瘍之前,就做好保健工作,可預防糖尿病足潰瘍產生,一旦形成潰瘍,則應迅速積極治療,以避免傷口惡化與截肢。
糖尿病足傷口癒合不佳造成截肢,是糠尿病患肢障的主要原因,一旦截肢則影響身體、心理、生活、工作或者人際關係,因此一個完整的醫療團隊,需治療糖尿病足的多元問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之足部病變,近年來更有增加的趨勢,希望透過預防與疾病衛教,避免糠尿病足潰瘍產生,因此糖尿病足的保健是醫護人員、病友及家屬需共同努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