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7.03.06

廖漢聰醫師 - 3D列印助變臉

可精準複製的3D列印技術已正式進入醫學領域!
 

筆者日前赴德國取經,將手術模擬及3D列印的顱顏重建技術帶回台灣。透過電腦導航,列印顱骨結構,降低顱顏手術後五官不對稱的風險。

電腦科技帶動顱顏手術進入新紀元,擺脫過去單憑主治醫師經驗做骨折復原,現在可藉由電腦的手術模擬計劃、術中電腦輔助導航及結合3D列印技術,讓主治醫師在手術中即時了解骨折復位是否到位,眼眶修補是否對稱。對醫師來說多了一項治療病人的利器,不再產生術中迷航、單憑想像的現象。

小薇車禍 撞傷右臉顴骨
小薇為某知名大學的女學生,正值青春年華,一次夜遊意外,導致右顏面顴骨撞傷及身體多處擦傷,原本不以為意,就醫時只處裡身體擦傷。隨著時間過去,小薇原本腫脹的臉部雖然已慢慢消腫,但臉型卻也開始出現了不對稱的情形。

事過三月 發現臉不對稱
經由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小薇不但顴骨骨折往下及往內移位,眼眶底骨也有爆裂性骨折。理學檢查也發現明顯左右臉不對稱,右臉頰高度較低,右眼睛內陷及黑眼珠位置也向下移位,導致假性眼皮下垂及上眼窩凹陷。由於小薇至門診就醫時已經為意外發生後三個月,骨折處已經癒合在非原來解剖位置的地方。

骨折復位 應三周內手術
一般來說,顏面骨折建議在二至三個禮拜內做骨折復位及固定手術。因為此時骨折處尚未癒合,可藉由附近骨頭的正常解剖位置當參考點,來進行復位及固定手術,以達到顏面對稱的效果。

手術之際 導航幫助修復
一旦骨折癒合並不是在原來解剖位置的時候,就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原本的正常參考點就會消失,導致手術中的迷航。醫師無法確認是否已恢復到原本顴骨應在的高度或位置,就會造成手術之後顏面仍不對稱的情形。不過,透過電腦輔助導航及結合3D列印技術,主治醫師就能在手術中即時了解骨折復位是否到位,眼眶修補是否有對稱。

鏡像功能 可知傷前骨位
其原理非常簡單,醫生在術前使用顱顏專用電腦軟體,將沒受傷的一側使用鏡像功能成像到受傷的一側,如此一來便可輕易知道未受傷前顴骨及眼眶骨應有的位置及形狀。再將模擬設計好的檔案傳入導航系統中,手術中經由導航系統就可清楚並即時地知道骨折復位的地方是否對稱。

眼眶底骨 3D列印模擬
由於眼眶底部是一個具有S曲度的三維立體結構,以往手術使用鈦金屬或合成人工骨只能做二維平面的修補,但往往因修補不足而導致術後眼球仍然下陷的後遺症。隨著3D列印技術發展成熟,目前已經可以使用3D列印技術將電腦成像後的眼眶骨三維結構列印出來。醫師可在手術中先做模擬手術,以減少術中不必要或錯誤的切骨及固定手術。

恭喜小薇 臉恢復對稱了
也可以將此用作模型,把植入物體塑型成S曲度的三維眼眶底骨,重建受傷前的眼眶底骨形狀並達到兩側對稱的結果。小薇接受採用術中導航及3D列印眼眶骨的手術後,又恢復她原本對稱的顴骨及眼球位置。

醫學科技 務必尋求專業
值得注意的是,該手術雖然可以更精確地完成顱骨重建及修補,但目前手術導航系統及3D 列印屬於台灣健保未給付的項目,病患需部分自費。
且術中導航及3D列印手術為目前較新的技術,顱顏骨折病患最好諮詢有受過該技術訓練的專業整形顱顏外科醫師,才能夠完整修補,恢復對稱的顏面。

-此文章刊登於美國世界日報

 

整形外科 廖漢聰 醫師

林口長庚整形外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外科醫師證書
整形外科專科證書
手外科證書
台北醫學院學士
長庚大學顱顏研究所碩士 
長庚大學化工材料所博士 
德國漢諾威大學顱顏面外科研究員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組織工程研究員 
美國匹茲堡整形外科脂肪幹細胞研究員 
台灣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手外科醫學會會員

 


預約諮詢電話
(02)2713-6500